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

手術 腔道泌尿外科手術 泌尿外科手術 膀胱疾病的腔內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īng niào dào páng guāng zhǒng liú qiē chú shù

2 英文參考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s

4 別名

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TURBT;TURBT術

5 分類

泌尿外科/腔道泌尿外科手術/膀胱疾病的腔內手術

6 ICD編碼

57.4901

7 適應

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適用於:

膀胱腫瘤原位癌範圍直徑在5mm以下,外向性癌和內翻乳頭狀癌直徑在5cm以下,浸潤性癌B1T2期,低級別。爲判定能否電切,應在麻醉下,男性做經直腸、女性經陰道雙合診,檢查腫瘤固定情況、硬度,有助於判斷大小和分期。有條件可作經尿道膀胱腔內B超和MRI,更能判斷腫瘤的基底大小浸潤深度。取組織活檢確定級別。這些對決定是否作腔內切除十分重要。晚期癌電切可緩解症狀(圖7.11.3.1-1~7.11.3.1-4)。

8 禁忌症

1.嚴重的心臟血管疾患。

2.凝血功能明顯異常。

3.非移行上皮腫瘤,如腺癌、鱗癌。

4.急性膀胱炎

5.脊柱畸形不能平臥者。

6.尿道狹窄未治者。

9 術前準備

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多爲高齡,通常有冠狀動脈、瓣膜及高血壓心臟病,以及腦血管病,慢性肺部疾病、腎功不全、糖尿病。術前務必對這些疾病作細微瞭解和妥善治療。應無明顯血液病凝血功能基本正常。

10 麻醉體位

根據病變大小、數目、年齡和全身狀況,選擇全麻、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骶麻或表面麻醉

截石位,外陰和下腹部消毒後鋪孔單巾,其孔僅顯露陰莖肛門部有一指套,術中術者手指可經此指套伸入直腸引導或檢查,而不污染手指。

電切時可根據切除部位進行體位調整。開始檢查和行中葉及6點位切除時,採取頭高腳低位(15°),手術檯置於低位,側葉切除時手術檯應升高,使可做平行切除。若行截石12點位切除,手術檯進一步升高,術者兩肘始終有支撐,操作時不疲勞,保持穩定,否則兩肢懸空、疲勞,不易切準確。近幾年發達國家和我國某些醫院已採用電視監視操作,既便於術者操作,又便於教學。

11 手術步驟

11.1 1.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電切

原位癌由於鏡檢很難看出粘膜有特殊表現,有時它可表現爲一個區域急性或慢性膀胱炎,單純膀胱鏡檢很難做出診斷。大多數病例需細緻地檢查,要在膀胱不同充盈程度,用不同角度的內鏡和不同光亮度檢查膀胱粘膜表面的外觀。活檢最好用環狀活檢鉗,取組織較多,要從膀胱頸部、兩側壁、後側壁,兩側輸尿管口、三角區、基底部和男性前列腺尿道,或女性尿道,各取組織1塊,做常規切片或冷凍切片檢查原位癌切除範圍直徑不超過5cm,最好用滾珠頭電凝破壞。實際上很難確定原位癌的範圍,因此治療後必須定期做尿細胞學(每週1次)和膀胱鏡(最初3個月1次)檢查

11.2 2.外向性癌(exophytic carcinomas)的電切

向性癌即突出粘膜表面、向外生長浸潤淺的癌。單個或多發,體積可大可小,可發生膀胱任何部位。低級別的癌常表現爲細絨毛狀,並有一細帶。高級別的癌較堅實,並有一厚纖維樣的蒂。

切除鏡切除膀胱腫瘤時,膀胱灌注液每次150~200ml。以使容量相對固定在中等容量範圍,膀胱壁厚,不易穿孔。通常用小電切圈,電流爲50~70mA,電凝電流爲40~50mA。沖洗水以用低滲液體爲好。理論上,它可破壞癌細胞

向性病變,電切從最易切除的部位開始,除膀胱後壁或三角區<1cm的腫瘤以外,很少有可能開始即切瘤蒂而將腫瘤取出。在切除腫瘤“分葉部分”(frondular portions)時,止血較困難;但一旦切到蒂部,則手術很易完成。通常遇見的動脈出血,在切完瘤蒂和達到正常肌肉時,很易被電凝止血。切除標本應註明部位並送病理檢查

若系多發腫瘤,應首先切除最高位者,特別是位於頂部者。否則,先切較低位的病變,切除過程中形成的氣泡上升,可模糊頂部病變。頂部腫瘤切除時所產生的氣泡,可用輸尿管導管吸除。

位於頂部的腫瘤可能電切圈較難達到,遇此情況,膀胱充盈不可過大,助手用手壓迫恥骨上,使腫瘤進入手術視野(圖7.11.3.1-5)。

側壁腫瘤的電切類似前列腺電切,可向前推切,也可拉切,電切圈活動應和膀胱正面相一致。側壁腫瘤切除時,易誘發閉孔神經反射,引起大腿痙攣跳動,此時應停止電切,在腫瘤基底粘膜下注射含有0.25%利多卡因枯瘤液(或枯痔液)2~10ml,1min後再行電切除。後壁腫瘤則應固定電切圈位置,連同鏡鞘一齊活動,或由下向上切,或由一側切向另一側(圖7.11.3.1-6)。也有用圈套器套住瘤蒂,邊灼邊收縮圈套逐個切除。

11.3 3.浸潤性癌(infiltrate carcinomas)的電切

浸潤性癌經尿道切除的指徵,僅適於浸潤到肌層、B1T2期的膀胱癌。絕大部分瘤體可切除至正常粘膜水平。電切從腫瘤邊緣開始,而後向中心移動,從表層向深層,在結束一個區域準備移向另一區域之前,一定要徹底止血。切除必須深達肌層,深度必須得到病理學驗證。切除範圍必須超過腫瘤邊緣0.5cm以上,用電滾珠電凝,需按前述方法和區域做隨機活檢

較低位側壁腫瘤電切時,易誘發閉孔神經反射,可導致膀胱穿孔或切除不完全。避免膀胱過分膨脹、改變電切圈位置或調低電流等方法均不能有效地防止痙攣。可口服琥珀酢酰或氯化筒箭毒鹼(tubocurarinechloride),但需用氣管內插管全麻。可通過操作膀胱鏡向腫瘤基底粘膜下肌層注射含有0.25%利多卡因的枯瘤液(或枯痔液),根據腫瘤基底大小注射5~10ml,1min後再行電切除,既防止刺激閉孔神經引起大腿劇烈跳動,其本身也是對腫瘤的一種治療。

如用激光切除膀胱腫瘤,不引起閉孔神經反射出血少,但速度慢,對側壁<2cm的腫瘤尤爲適宜。

12 術後處理

膀胱癌電切除術後,特別是浸潤性癌切除後,切除區膀胱壁薄弱,因此術後需按切除範圍,持續膀胱引流3~7d。保持引流通暢,使膀胱呈空虛收縮狀,有助於止血和創面癒合。一旦引流不暢,膀胱充盈過度,切除區有繼發破裂的可能。

13 述評

膀胱穿孔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最重要的併發症,預防措施是在切除過程中避免膀胱過度充盈。腹腔外穿孔僅需留置導尿管引流,給予抗生素。如果腹腔內穿孔,則應手術縫合膀胱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