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清 章虛谷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經解

素問·金匱真言論》岐伯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平旦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爲陽,內爲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爲陽,腹爲陰。言人之臟腑陰陽,則髒者爲陰,腑者爲陽。肝、心、脾、肺、腎五臟爲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爲陽。所以欲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者,何也?爲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皆視其所在,爲施針石也。故背爲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爲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爲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爲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爲陰,陰中之至陰,脾也。此皆陰陽表裏內外雌雄相輸應也,故以應天之陰陽也。此明天地陰陽之氣,流行於四時,則有消長進退;晝夜,則有升降出入。而人身之氣,內外雌雄相輸,皆與四時晝夜相應,故其病也,必隨時日之氣變化。而其春病在陰者,以陽氣初從地下而升,其冬陰之氣當盛也;秋病在陽者,以陰氣初從地下而升,其夏陽之氣尚盛也。陰陽氣盛之時,必應人身之營衛,故其受病,春則應在營陰,秋則應在衛陽,而冬陰夏陽之氣更盛,則不言可知。若其變化多端,非可拘執,假如風爲陽邪而傷衛,寒爲陰邪而傷營,則又不論四時,必當審察脈證以辨之也。辨明爲施針石,而藥治亦同一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