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前庭溼疹

鼻及鼻竇疾病 耳鼻喉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í qián tíng shī zhěn

2 英文參考

eczema of nasal vestibule

3 概述

鼻前庭溼疹(eczema of nasal vestibule),是發生鼻前庭的一種皮膚損害,表現爲一種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症反應,皮疹多樣性,慢性期則主要表現爲局部浸潤和肥厚。皮膚損害可蔓延至鼻翼鼻尖及上脣等處皮膚,瘙癢較劇,多見於兒童,可分爲急性、亞急性和慢性3種。

4 疾病名稱

鼻前庭溼疹

5 英文名稱

eczema of nasal vestibule

6 分類

耳鼻喉 > 鼻及鼻竇疾病

7 ICD號

J34.8

8 病因

溼疹爲過敏性皮膚病,屬於Ⅳ型變態反應。引起溼疹的原因很多,有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常是多方面的。鼻前庭溼疹可能是面部或全身溼疹的局部表現,也可能單獨發生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竇炎的膿性分泌物的經常刺激浸漬鼻前庭溼疹的主要原因,搔抓、摩擦、局部藥物刺激亦可誘發本病。內在因子如慢性消化系統疾病、胃腸功能紊亂、新陳代謝障礙和內分泌失調等均可產生或加重溼疹病情。

9 病機

鼻前庭溼疹細胞免疫介導的炎症,沒有抗體補體參與,發生較爲緩慢,所以又稱爲遲髮型超敏反應(DTH),涉及的疾病有接觸性皮炎結核病、移植排斥性反應等。

10 鼻前庭溼疹的臨牀表現

10.1 急性溼疹

急性溼疹以局部滲液、瘙癢及燒灼感爲主要症狀,皮疹爲多數密集粟粒大的小丘疹丘皰疹小水皰,基底潮紅。由於搔抓,丘疹丘皰疹水皰頂端抓破後呈明顯點狀滲出及小糜爛,漿液不斷滲出,病變中心往往較重,而逐漸向周圍蔓延,外周又有散在丘疹丘皰疹,故境界一般不清楚。當合並有感染時,炎症表現較明顯,並可形成膿皰膿液滲出或結黃綠色或污褐色痂。

10.2 亞急性溼疹

急性炎症減輕之後,或急性期末未及時適當處理,拖延時間較久而發生亞急性溼疹。皮損以小丘疹鱗屑和結痂爲主,僅有少數丘皰疹小水皰及糜爛,瘙癢較劇。

10.3 慢性溼疹

可因急性、亞急性反覆發作不愈而轉爲慢性溼疹,亦可一開始即表現爲慢性溼疹,而無急性或亞急性經過。主要表現爲鼻前庭皮膚增厚、浸潤皸裂,表面粗糙,覆以少許糠秕樣鱗屑,或因抓破而結痂,境界一般清楚,病變大多侷限。急性發作時可有明顯滲出。自覺症狀可有明顯瘙癢。

11 實驗室檢查

要以用促有絲分裂原或結核菌素檢測T細胞敏感狀態;也可用抗原檢測機體的特異性致敏狀態;還可通過檢測細胞因子或者皮膚試驗的辦法進行檢驗

12 診斷

1.急性溼疹  以局部瘙癢、燒灼感及滲液爲主要症狀。皮疹爲粟粒大的小丘疹丘皰疹小水皰,基底潮紅,抓破後呈點狀滲出及糜爛。病變逐漸向周圍蔓延,界限不清。合併感染時,可形成膿皰,並結膿痂。

2.亞急性溼疹  急性炎症減輕之後或急性期未及時處理而發生亞急性溼疹。瘙癢較劇,局部以小丘疹、結痂和鱗屑爲主。

3.慢性溼疹  急性、亞急性溼疹反覆發作不愈可轉爲慢性溼疹,亦可發病即爲慢性溼疹。可有明顯瘙癢。鼻前庭皮膚增厚、浸潤皸裂,表面粗糙,覆有鱗屑或結痂。境界一般清楚。

13 鑑別診斷

鼻前庭溼疹應與鼻前庭炎鑑別。多形性、瀰漫性、分佈對稱、反覆發作及瘙癢劇烈爲一般溼疹的特點。

14 鼻前庭溼疹的治療

14.1 全身治療

儘可能尋找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如有有關的全身性疾病應及時治療。溼疹Ⅳ型變態反應,適當使用抗組胺藥有一定作用,特別是在早期使用,效果較好。常用的有苯海拉明賽庚啶氯苯那敏撲爾敏)、氯雷他定開瑞坦)、西替利嗪仙特敏)等。多數情況下,抗組胺藥對疾病的過程沒有明顯的影響,但能緩解瘙癢,減少因搔抓而造成的刺激和損害。

14.2 局部治療

(1)西醫治療:積極治療急、慢性鼻炎鼻竇炎。根據皮損情況選用適當劑型藥物,對有感染者,應酌情使用抗生素治療。對急性溼疹,以洗劑爲主,可選用爐甘石洗劑、振盪洗劑等。對亞急性和慢性溼疹最好選用皮質內固醇激素霜劑,如皮炎平霜、氟輕鬆膚輕鬆)霜等,含焦油成分的糊劑對亞急性和慢性溼疹效果亦較好。

(2)中醫治療:急性溼疹者以清熱利溼爲主,方宜龍膽瀉肝湯加減。亞急性溼疹健脾利溼爲主,佐以清熱,方以胃苓湯加減。慢性溼疹應以養血祛風爲主,佐以清熱利溼,方宜養血定風湯加減。

15 預後

鼻前庭溼疹預後一般良好,經過適當治療後鼻粘膜可恢復正常。

16 鼻前庭溼疹的預防

儘量去除可疑病因,禁挖鼻及避免局部刺激等。

治療鼻前庭溼疹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