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菜

中藥材 化瘀消腫 中醫學 補氣健脾 利水通淋 清肺涼血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ái huā cài

2 英文參考

Gynandropsis gynandra Briq.[朗道漢英字典]

common spiderflower herb[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脣形科植物野芝麻的花或全草·《中醫大辭典》·白花菜

白花菜中藥名,出自《東北藥用植物志》,爲《植物名實圖考》記載的野芝麻之別名[1]

3.1 別名

白花菜吸吸草、泡花草、野油麻[2]

3.2 來源及產地

脣形科植物野芝麻Lamium barbatum Sieb.et Zucc.的花或全草[2]分佈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及四川、貴州等地。[2]

3.3 性味

微甘,平[2]

3.4 功能主治

補氣健脾,清肺涼血利水通淋散瘀消腫[2]

①治肺熱咳血腎炎水腫血淋白帶月經不調,小兒疳積[2]。煎服:9~15g[2]

②治跌打損傷,腫毒[2]。搗敷或研末調敷[2]

3.5 化學成分

花含揮發油、異槲皮苷、山柰酚-3-葡萄糖苷、槲皮黃苷、野芝麻苷(Lamioside)、芸香苷、膽鹼鞣質綠原酸咖啡酸等。全株含水蘇[2]

3.6 藥理作用

提取物可使動脈子宮收縮,可用於子宮出血[2]。植物含強溶血作用的皁苷,小鼠口服所含黃酮,能抑制可卡因產生的興奮作用[2]

4 白花菜科植物白花菜全草·《*辭典》·白花菜

4.1 出處

汪穎《食物本草

4.2 拼音名

Bái Huā Cài

4.3 別名

羊角菜(《綱目》),屢析草(《生草藥性備要》)。

4.4 來源

白花菜科植物白花菜全草。夏季採收。

4.5 形態

一年生草本,有惡臭。莖多分枝,高達1米,密被粘性腺毛。掌狀複葉互生;葉柄長3~7釐米;小葉5片,倒卵形或菱狀倒卵形,長2.5~5釐米,寬1~2釐米,先端銳或鈍,基部楔形,全緣或有細齒,上面無毛,下面葉脈上微有毛。總狀花序頂生;花有梗,基部有葉狀苞片3;萼片4,卵形,先端尖;花瓣4,倒卵形,長約1釐米,寬約5毫米,有長爪,白色或帶紫色;雄蕊6,花絲下部附着於雌蕊子房柄上;雌蕊子房有長柄,突出花瓣之上,1室,花柱短,柱頭扁頭狀。蒴果長角狀,長5~10釐米,先端有宿存柱頭。種子腎臟形,寬約1毫米,黑褐色,中部微陷,表面有突起的皺褶狀膜。花期5~8月。果期6~9月。

4.6 生境分佈

生長於荒地,或栽培於庭園。分佈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廣西、臺灣、雲南、貴州、廣東等地。

4.7 化學成份

含辛味揮發油,與大蒜油,芥子相似

4.8 藥理作用

葉有抗刺激作用

4.9 毒性

白花菜一次食用多量,或少量多次食用後易引起中毒。曾有6例食用白花菜後12小時左右,先後發生頭暈噁心嘔吐多汗,視物模糊,四肢麻木等。其中3例病情較重,發現瞳孔散大,對光反應遲鈍;腹微隆起,腸鳴音減弱。經常規處理,3天后恢復。

4.10 性味

辛甘,溫。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甜,性平。"

②《隨息居飲食譜》:"苦辛甘,溫。"

4.11 功能主治

風溼痹痛,跌打損傷瘧疾痢疾白帶痔瘡

①汪穎《食物本草》:"下氣。"

②《綱目》:"煎水洗痔;搗爛敷風溼痹痛;擂酒飲,止瘧。"

③《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理蛇咬傷。"

④《中國藥植圖鑑》:"止下痢。"

4.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4.13 注意

汪穎《食物本草》:"多食動風氣,滯臟腑,令人胃中悶滿,傷脾。"

4.14 附方

①治男子下消,女人白帶白花菜嫩葉半兩,洗淨,切碎,和豬小腸冰糖,水適量燉服。(《閩南民間草藥》)

②治痔瘡白花菜洗淨,水酌量,煎數沸,洗患處。(《閩南民間草藥》)

4.15 備註

本植物的種子白花菜子)、根(白花菜根)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4.16 摘錄

《*辭典》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7.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8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