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骨翻轉法

胸外科手術 漏斗胸矯正術 先天性胸壁畸形的手術治療 胸壁手術 手術 漏斗胸的手術治療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ōng gǔ fān zhuǎn fǎ

2 英文參考

sterno-turnover operation

3 手術名稱

胸骨翻轉法

4 別名

胸骨翻轉術;sternal turnover method

5 分類

外科/胸壁手術/先天性胸壁畸形的手術治療/漏斗胸的手術治療/漏斗胸矯正

6 ICD編碼

34.7401

7 關於漏斗胸

漏斗胸胸骨、肋軟骨及部分肋骨向內凹陷畸形,第1、2肋骨胸骨柄常在正常位置。第3~7肋軟骨及胸骨體向內凹陷。大多發生在出生時或1歲以內的嬰幼兒。發病率男多於女,爲4∶1。

漏斗胸病因尚不清楚,但與家族遺傳有關。報道有家族史者佔37%。約1/4患者伴有脊柱側凸畸形漏斗胸對肺功能有一定影響。患者潮氣量(VC)可正常,但大多數患者最大通氣量減低可達50%。患者對運動的耐受力降低。手術矯治後肺功能有改善,對肺功能損害重者改善明顯。

漏斗胸心臟血管的影響:患者胸骨向後移位,心臟向左移位,對右心室產生壓迫。右室壓增高,心搏出量降低,仰臥位直立位受影響更重,因仰臥位胸廓前後徑更窄。前胸壁畸形,伴脊柱側彎畸形者,心動超聲檢查可發現二尖瓣脫垂,發生率佔18%~65%,這是由於胸骨壓迫,使二尖瓣環或心室變形所致。

漏斗胸的診斷一望便知。呈凹胸、凸腹。多數患兒有特徵性體形,胸扁而寬,脊柱側凸,“鉤狀肩”畸形患者生長發育差、消瘦、易感冒,反覆出現呼吸道感染,常有肺炎支氣管炎或喘息性支氣管炎;有心悸,運動後呼吸困難聽診胸骨左緣可聞及收縮期雜音或心律失常心電圖檢查可有右束支阻滯,P波倒置或雙向等異常改變。胸部後前位X線片見心影多向左胸移位,肋骨的後部平直,前部急驟向前下方傾斜;側位胸骨下部明顯向後凹陷,重者可接近脊柱前緣。胸部CT對胸廓變形心臟移位情況顯示更清楚。

漏斗胸的分級及畸形程度的確定,許多作者提出了多種方法,但均未被廣泛接受。近年來,笠置康提出用指數表達凹陷的程度,即:

a爲漏斗胸凹陷縱徑;b爲漏斗胸凹陷之橫徑;c爲漏斗胸凹陷之深度;A爲胸骨之長度;B爲胸廓之橫徑;C爲胸骨角到胸椎前緣的最短距離

重度凹陷者F2I>0.3;中度凹陷者0.3>F2I>0.2;輕度者F2I<0.2。

最初用手術矯正漏斗胸是在20世紀初。隨着經驗的積累,手術方法不斷改進,已日臻完善,但仍主要是胸骨翻轉法胸骨抬舉法兩類。

Nissen(1944)最初提出胸骨翻轉法,遊離胸骨,切斷肋軟骨,胸骨翻轉180°。1970年,Wada報道了胸骨翻轉,胸骨遊離移植方法,取胸骨正中或乳房下橫切口,將胸大肌及腹直肌自胸骨及肋軟骨附着處切斷遊離,顯露出凹陷的胸骨、肋軟骨及肋骨,切開肋弓及劍突下緣,伸入手指至胸骨後,將胸骨內面及兩側胸膜與肋軟骨內面分開,於左、右肋軟骨凹陷處稍外側,自肋弓向上至第3肋逐條骨膜下切除變形肋軟骨,切斷肋間肌,在第2肋間水平橫斷胸骨,結紮內乳動、靜脈,翻轉胸骨,其變形處修整削平後,縫合固定。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對15歲以上的兒童,術後胸骨壞死竇道形成的發生率高達46%。

胸骨帶蒂翻轉是克服胸骨翻轉後血運不良的關鍵。1954年,Judet首先介紹帶腹直肌蒂胸骨翻轉術。將左右兩側變形的肋軟骨切除後,在預定橫斷胸骨肋間,分別結紮切斷左、右胸廓內動、靜脈,橫斷胸骨,將胸骨板帶腹直肌蒂做180°翻轉;用刀修整胸骨凸起處,使之平整後,放回原處縫合、固定。胸骨板處的動、靜脈保持完好。經血管造影,見造影劑自腹壁下動脈經腹壁上動脈進入胸廓動脈,由此可見,存留的胸廓內動、靜脈可維持胸骨血液循環。Taguchi(1975)再次改進了這一方法,即保留腹直肌蒂的同時,保留胸廓血管,使胸骨翻轉矯形後,胸骨血運進一步改善,避免了術後胸骨壞死的問題。

1984年以來,北京軍區總醫院也採用上下帶血管胸骨板翻轉術,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爲防止胸骨橫斷處凹陷,術後加用胸骨牽引架,效果更好。本法最適於治療對稱性漏斗胸。但因操作精細,耗時常較長。另外,在遊離兩側縱隔胸膜時,常造成胸膜腔破裂,雙側胸膜腔須放置引流管

8 適應

胸骨翻轉法適用於:

1.漏斗胸並有較重的呼吸循環症狀,易發生勞倦怠,影響患兒發育者,爲手術的絕對適應證。

2.有輕度呼吸循環症狀胸廓變形較重,精神負擔較大者,應手術治療。

3.美容上考慮要求矯形者。

4.參考漏斗胸指數,在≥0.2者可手術。

5.手術時機以3歲以上爲宜,最好在學齡前。

9 術前準備

1.術前有呼吸道感染者,應控制穩定後1周再手術。

2.心臟聽診有雜音者應做超聲心動圖檢查,以確定爲心臟胸骨壓迫所致或合併有先天性心臟病

3.重症患者應做肺功能檢查,作爲評定肺功能改善的基礎值。

4.術前2d應用抗生素

11 手術步驟

1.上下帶血管胸骨板翻轉術:適宜矯正對稱性漏斗胸

(1)切口:胸部正中或乳房下橫切口。男患者皮下脂肪少,可用正中切口,女患者考慮美容因素,可選用橫切口。正中切口上端自胸骨角稍上方開始,下至臍上2~4cm。兩種切口皮膚遊離範圍,上方接近胸骨切跡水平,下方接近臍,胸兩側約達腋前線,腹部遊離至腹直肌外緣(圖5.2.1.1.1.1-1)。

(2)遊離肌層:將左右胸大肌用電刀自胸骨、肋軟骨及腹外斜肌腱膜上切開,向兩側遊離開,顯露凹陷的胸骨及肋軟骨(或肋骨)。腹直肌在肋軟骨及劍突上的附着點不作分離,只將腹直肌上端及兩側的外緣分離開,以利於胸骨板的翻轉(圖5.2.1.1.1.1-2)。

(3)分離胸膜:切開肋弓下緣,用牽引鉤將肋弓拉起,伸入手指,將壁層胸膜自肋軟骨內面向下推開。胸膜十分菲薄,一定要緊貼肋軟骨及肋骨內面,用手指或紗布輕輕予以分離,以免發生破裂。同時分離胸骨後之間隙(圖5.2.1.1.1.1-3)。

(4)切斷肋軟骨:於左右胸肋軟骨、肋骨凹陷部之稍外側,從肋弓開始,向上逐條切斷肋軟骨或肋骨肋間肌,一般切至第2肋(圖5.2.1.1.1.1-4)。

於第2肋間細心分出左右胸廓內動、靜脈,並向上、下各遊離出2~3cm,使該段血管處於充分遊離可移動的狀態。切斷的肋間血管用細絲線縫扎,特別是切斷細小胸廓內動靜脈的分支時,忌用電凝止血,以免發生胸廓內動靜脈凝血阻塞。用線鋸在第2肋間橫斷胸骨,使凹陷的肋軟骨、胸骨板全部遊離(圖5.2.1.1.1.1-5)。

(5)翻轉胸骨板:一般按順時針的方向,將肋軟骨、胸骨板帶着胸廓內動、靜脈及腹直肌蒂作180°翻轉,兩側胸廓內動、靜脈及腹直肌均呈十字交叉狀(圖5.2.1.1.1.1-6)。

翻轉時必須注意保護胸廓內動、靜脈,勿過度牽拉,以免斷裂或損傷血管內膜,導致血栓形成阻塞血管。只要將該血管遊離出5~6cm長,一般翻轉胸骨板不致發生困難。翻轉後的血管顏色正常,充盈良好。用不鏽鋼絲將胸骨橫斷的兩端作2針縫合固定,並於中央部縫置1針鋼絲線,以備術後作牽引用。胸骨翻轉後,原來胸骨或肋軟骨最凹陷變爲向前凸起,可用刀將凸起部分削平(圖5.2.1.1.1.1-7)。

必要時可將高起的胸骨中央部縱行切除一長條,然後再對攏,用滌綸線縫合,使胸骨變平(圖5.2.1.1.1.1-8)。

(6)肋軟骨端端縫合:胸骨板翻轉後,將變形過長之肋軟骨適當切除一段後,用滌綸線作端端縫合,同時肋間肌用細絲線縫合。切除一段變形之肋軟骨再作端端縫合,可以利用兩側肋骨之牽拉的力量,使胸骨板向上抬舉起來,增加胸廓前後徑,使矯形更爲理想(圖5.2.1.1.1.1-9)。

(7)縫合胸大肌胸骨後安放引流管,若手術中已發生胸膜破裂,可留置胸腔引流管。將胸大肌拉攏縫合,其下緣與腹直肌及腹外斜肌縫合,縫合時將腹部肌肉略向上拉緊,術後可使腹部的膨隆狀態得到適當糾正(圖5.2.1.1.1.1-10)。

(8)縫合皮膚胸骨牽引:皮下組織縫合後,皮膚用3-0可吸收線作皮內連續縫合。用引出體外的鋼絲牽引胸骨,結紮固定在胸骨牽引架的拉鉤上,旋緊拉鉤上的元寶螺母,即可將胸骨上提並持續牽引,使橫斷胸骨處於術後不再下陷胸骨牽引架是1根帶槽溝的合金板條,兩端各附一海綿墊,中間槽溝內附有一拉鉤,用元寶螺母固定在架上,使用時將鋼板條按着前胸壁形狀稍加彎曲,兩端海綿墊置於兩側之胸壁上作爲支點,用拉鉤將牽引線拉起,旋緊元寶螺母即可。一般持續牽引4~6周,將架取下,拆掉牽引線。用此架的患者無任何痛苦,可帶架下地活動,能使前胸壁的矯形效果更爲滿意(圖5.2.1.1.1.1-11)。

2.胸骨顛倒翻轉術 適於矯正不對稱的漏斗胸

(1)切口、遊離肌層:與上述胸骨翻轉術基本相同。取正中切口,肌層僅遊離凹陷側胸大肌,顯露出凹陷側之肋軟骨和胸骨

(2)遊離切斷胸骨及肋軟骨:腹直肌自肋骨骨膜上切離。經劍突下緣,遊離開胸骨的內側面。切開凹陷變形之肋軟骨骨膜,將肋軟骨剝離出來,於開始變形處予以切斷。肋間肌、胸廓內動、靜脈儘量保留。用胸骨鋸將凹陷之胸骨切斷,連同肋軟骨一併取出(圖5.2.1.1.1.1-12)。

(3)顛倒翻轉胸骨縫合固定:清除附在胸骨肋軟骨板上之軟組織,並將骨板修理平整,用生理鹽水清洗後,顛倒翻轉放回原胸壁處縫合固定,胸骨用不鏽鋼絲固定,肋軟骨端端用滌綸線作重疊縫合(圖5.2.1.1.1.1-13)。胸骨後插入引流管,縫合胸大肌皮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