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

出生缺陷 兒科 疾病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ān tiān xìng xīn zāng bìng

2 英文參考

congenital herat disease

3 概述

先天性心臟病是由於在胎兒期心臟血管發育異常而致的心臟血管畸形,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心臟病。①遺傳是主要的內因。②在胎兒期任何影響心臟胚胎髮育的因素均可能造成心臟畸形,如孕母患風疹、流行性 感冒腮腺炎、柯薩奇病毒感染糖尿病高鈣血癥等,孕母接觸放射線;孕母服用抗癌藥物甲糖寧等藥。近20多年來由於先進的現代檢查技術的發展(如心導管術、心血管造影術、 彩色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核素心血管造影等)及低溫麻醉、體外循環心臟外科手術的 進展,很多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能得到準確的診斷與根治,部分複雜的心臟畸形也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是指胚胎時期心和大血管發育異常,又稱先天心臟畸形先天性心臟病新生兒兒童時期(特別是4歲以下的兒童)最常見的心臟病。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瞭,一般認爲主要由於胚胎早期(妊娠5~8周,亦即胚胎心臟發育的最重要時期)母體內存在某些有害因素(如病毒感染等),影響了心臟的正常發育所致。有些先天性心臟病可能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係。

4 疾病分類

兒科

5 先天性心臟病的常見類型

由於胚胎心臟發育過程和結構比較複雜,故先天心血發育畸形的種類較多。常見類型如表1:

表1 先天心血發育畸形的常見類型

類 型先天性心臟病的百分率
紫紺
室間隔缺損25%~30%
動脈導管開放17%~20%
房間隔缺損10%~15%
紫紺
法樂四聯症8%~15%
血管移位8%~10%
其他類型
主動脈縮窄5%~7%
肺動脈狹窄5%~7%
動脈口狹窄4%~5%

此外,二腔心及三腔心、永存動脈幹、雙主動脈弓、二尖瓣及三尖瓣發育不全、左冠狀動脈起源於肺動脈等均屬少見。

5.1 二腔心及三腔心

二腔心和三腔心是房間隔和(或)室間隔未發育的結果。房、室間隔完全未發育即形成一房一室的二腔心。房間隔或室間隔之一未發育者即成三腔心(一房兩室或兩房一室)。此類心臟畸形由於動脈血與靜脈血完全混合,患兒出生即出現紫紺,不久死亡。

5.2 房間隔缺損

胚胎髮育第5周,自原始總心房的左、右兩部分之間長出第一隔膜(第一房間隔),從後上向下生長,使兩個心房之間仍然開着的部分(稱爲第一房間孔)逐漸狹窄,並繼續向下生長,與心室間隔的心內膜墊癒合而完全封閉。但在第一房間孔完全封閉之前,第一房間隔上部裂開,形成第二房間孔。

胚胎髮育第6周,在第一房間隔的右側長出第二個隔膜(第二房間隔),向前生長一段,正好把第二房間孔像側幕一樣蓋住,但從右向左方向的血流仍可通過。第一和第二房間隔構成的通道即爲卵圓孔。出生後肺張開,大量血液從肺靜脈進入左心房,產生從左心房向右心房的壓差,使第一房間隔上部向第二房間隔靠攏,其後通常與之癒合。約25%的幼兒兒童解剖學上卵圓孔保持開放,但由於左心房的壓高於右心房,因此是封閉着的。

1.第二房間隔缺損

爲卵圓窩內的一個或多個缺口(亦稱爲卵圓窩缺損),最大者爲整個卵圓窩缺損。其發生是由於第一房間隔上部正常形成第二房間孔的生理性裂縫發生在錯誤的位置或者太大時,則不能被第二房間隔蓋住,結果導致有缺陷的第二房間孔存留。因此,實際上並非第二房間隔缺損,而是第一房間隔中的第二房間孔缺損。

出生後由於肺血流量增多,使左心房壓力增高而導致左心房向右心房分流(圖1)。患者紫紺。缺損較大者,右心因容量負荷增加而導致右心室肥大和肺動脈高壓。嚴重者可引起繼發逆向分流(右心房向左心房分流)而導致紫紺

圖1 室間隔缺損模式圖

1.左心房 2.左心室 3.右心房 4.右心室 5.上腔靜脈 6.下腔靜脈 7.主動脈 8.肺動脈 9.肺靜脈

單獨室間隔膜部缺損一般不大。在心室收縮期,左心室內壓力高於右心室,部分血液分流到右心室內,右心室血液容量因而增加,輸入肺循環血液量也隨之增多。這樣,由肺靜脈迴流到左心的血量亦增加,最後可依次導致右心室、肺動脈、左心室、左心房的擴張和肥大。當缺損甚小時,向右心室分流的血液量雖然很少,但是血流通過狹窄的小孔卻能發生較大的渦流,臨牀聽診可聞及明顯的收縮期雜音。

5.3 Fallot四聯症

Fallot四聯症(tetralogy of Fallot )由Fallot(1888)首先描述。此種心臟畸形有4個特點:①肺動脈流出道狹窄;②室間隔膜部巨大缺損;③主動脈右移,騎跨於室間隔缺損上方;④右心室高度肥大及擴張(圖2)。

圖2 Fallot四聯症模式圖

肺動脈狹窄,室間隔膜樣部巨大缺損,主動脈右移並騎跨在室間隔上方,右心室高度肥大及心腔擴張

這種畸形發生是由於肺動脈肌性圓錐發育障礙伴有狹窄,室上嵴錯位和圓錐肌與肌性室間隔不能融合,結果導致高位室間隔缺損,伴有膜部缺損。

肺動脈狹窄多見於肺動脈瓣口,較少見於肺動脈乾和肺動脈圓錐部。右心室因血液輸入肺受阻而發生代償性肥大

室間隔有巨大缺損,心收縮期,部分血液由左心室分流入右心室,以致右心室的血液容量增加,發生代償性擴張和肥大。

此外,由於主動脈騎跨在室間隔缺損的上方,同時接受左、右心室的大量血液,結果發生管腔擴張和管壁增厚,肺動脈愈狹窄,右心室注入主動脈血液量亦愈多,主動脈的擴張和肥厚也愈明顯。增大的主動脈與狹窄的肺動脈形成鮮明的對比。少數患兒可合併其他心臟畸形,如主動脈位於右側等。

臨牀上,患兒有明顯紫紺肺動脈狹窄的程度愈重,紫紺愈明顯。這是因爲肺動脈高度狹窄時,一方面促使右心室的靜脈血更多地分流進入主動脈,另一方面是右心室的血液難以注入肺循環行氣體交換之故。X線檢查,右心室高度肥大,肺由於血液輸入量減少而顯示肺紋理減少,肺野異常透明、清晰。

患兒一般能存活多年,少數可到成年是由於側支循環的代償作用支氣管動脈常出現代償性擴張,肺動脈支氣管動脈之間的側支循環使主動脈血液可通過側支進入肺而得到代償。極少數病例合併動脈導管開放,擴張的動脈導管成爲重要的側支循環。本病可行手術治療。

5.4 動脈導管開放

動脈導管是胎兒期連接肺動脈和主動脈的一條短的動脈管道,在出生時,導管的直徑約爲主動脈直徑的一半,以後逐漸閉鎖。生理性閉鎖時間一般在出生時,或出生後半年左右,少數可遷延到一年後。

動脈導管開放(patent ductus arteriosus)是指導管完全未閉或僅一部分未閉(圖3)。此種畸形可單獨存在或與其他心臟畸形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肺動脈狹窄等)合併發生。單純動脈導管開放時,由主動脈分流到肺動脈血液量甚多。因爲血液是從主動脈動脈血)流入肺動脈,故患兒無紫紺。單純動脈導管開放手術結紮可治癒

圖3 動脈導管未閉模式圖

1.上腔靜脈 2.下腔靜脈 3.右心房 4.右心室 5.肺靜脈6.左心房7.左心室 8.肺動脈 9.主動脈 10.動脈導管

5.5 主動脈縮窄

主動脈縮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爲非紫紺先天性心臟病中較常見的一種類型。本病分爲幼年型及成人型:

1.幼年型 爲動脈導管前的主動脈峽部狹窄。狹窄常較重,主動脈血液通過量減少。本型常合併動脈導管開放畸形,肺動脈內一部分靜脈血液可經過開放的動脈導管注入降主動脈,因此,患者下肢動脈血液含氧量低,因而嚴重青紫,而上肢動脈血的含氧量則正常。嬰兒出生後,若動脈導管發生閉鎖,則不能存活。

2.成人型 爲動脈導管後的主動脈峽部狹窄。狹窄程度一般較輕,一般動脈導管已閉鎖。由於狹窄位於動脈導管閉合口的遠側,所以,胸主動脈與腹主動脈之間存在較高的壓差。日久即出現代償適應現象,表現爲主動脈弓部的動脈分支(胸廓動脈乳房動脈及其肋間支)均逐漸擴張並與降主動脈的分支(肋間動脈、腹壁深動脈等)之間發生側支循環以保證下肢的血液供應。

5.6 血管移位

血管移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vessels)是主動脈和肺動脈胚胎髮育轉位過程中出現的異常,可分爲糾正型和非糾正型兩種。

1.糾正型 主動脈移位於前方,肺動脈移向後側,兩者前後平行排列。然而,通常伴有左右心室的相互移位。因此,主動脈仍出自左心室,肺動脈出自右心室。血液循環正常,患者症狀,可健康存活。

2.非糾正型 主動脈與肺動脈互相交換位置,即主動脈出自右心室,而肺動脈出自左心室,主動脈位於肺動脈之右前側,兩者無正常形式的交叉,呈平行排列。右心室的血液不能注入肺進行氣體交換,而由主動脈注入大循環中;左心室的血液則不能注入全身,而經肺動脈注入肺。非糾正型(又稱完全型)大血管移位,在胚胎期,因有臍靜脈,並有動脈導管的溝通,對胚胎髮育無大影響。出生後,肺開始呼吸,患兒出現紫紺,若心臟無其他血液通路,出生後很快死亡。出生後尚能存活者,均有其他畸形合併存在,在大、小循環之間出現異常通路,如卵圓孔未閉、動脈導管開放、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等。這些異常通路可使部分血液發生混合,供給全身需要,維持生命

6 症狀體徵

發紺及其出現時間,繫於劇哭時出現或呈持續性發生,氣急、多汗浮腫生長發育遲緩活動受限,常靜坐、少動、寡言少笑,發作性呼吸困難昏厥。有無餵哺困難、哭聲嘶啞、陣發性哭鬧、喜豎抱、蹲踞、或易疲勞,易患呼吸道感染和反覆心衰等情況。

體檢注意體格發育營養狀態,杵狀指(趾)、蜘蛛狀指(趾),發紺程度及其分佈呼吸頻率動脈搏動強弱,水衝脈,上、下肢血壓及差距。注意胸廓畸形、心界擴大、心尖搏動彌散,心音心率心律情況,有無震顫、雜音及其部位、性質、時限(收縮期或舒張期)以及發現雜音時的年齡。

7 疾病病因

注意母親妊娠3個月內有無患風疹或其他病毒感染陰道出血史,母親糖尿病、酗酒、吸菸史,妊娠期服用四環素環磷酰胺糖皮質激素藥物史。注意家族中有無遺傳病或先心病患者,患兒是否出生於高原地區。

8 病理生理

具體發病機制不清楚。

9 診斷檢查

1、檢驗  血常規紅細胞比容。必要時作染色體及有關遺傳代謝病檢查

2、X線胸片  包括後前位、左前斜位(吞鋇),必要時透視觀察有無肺門舞蹈徵象。

3、特殊檢查  包括心電圖心音圖檢查超聲心動圖心臟扇形切面顯像及多普勒脈衝檢查,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檢查,必要時可行心臟磁共振檢查,以及右心導管、左心導管、選擇性心血管造影檢查

10 治療方案

1、一般處理  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避免劇烈活動。冬春流行病多發季節,注意預防感染。定期檢查,根據病情發展及早採取治療措施。

2、內科治療

(1)缺氧治療:多見於法樂四聯症患兒。①囑患兒取膝肘位。②吸氧。③如以上處理無效可給嗎啡0.1~0.2mg/kg,皮下注射;④或普萘洛爾(心得安)0.1mg/kg用10%葡萄糖液稀釋後緩慢靜注。⑤靜注碳酸氫鈉矯正酸中毒進一步緩解缺氧。⑥嚴重者可口服普萘洛爾預防發作。

(2)感染性心內膜炎:用藥前應送血培養每3h一次,2~3次。應爭取及早應用大劑量抗生素,不宜等待血培養結果而延緩治療。宜選用殺菌力強的二種抗生素聯合應用,一般療程4~6周。可先用苄星青黴素20萬~30萬U/(kg.d),最大量每日2000萬/U。加慶大黴素4~6mg/(kg.d)分次靜脈滴注(慶大黴素用2周)。用藥中再根據血培養結果和藥物敏感試驗調整用藥。對青黴素過敏者可換用萬古黴素40~60mg/(kg.d)或頭孢菌素類。

(3)腦血管意外:青紫型先心病發生腦血栓。治療應給充分液體輸入,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紅細胞比容>75%時,應考慮放血,同時以血漿或其他生理溶液充血容量。

(4)藥物關閉動脈導管:吲哚美辛(消炎痛)可治療未成熟兒未閉的動脈導管,劑量每次0.1~0.2mg/kg,經胃管保留灌腸,用藥後12~24h可見心臟雜音減輕或消失,無效時可隔8~12h重複1~2次,總劑量不超過0.3~0.6mg/kg。副作用噁心嘔吐腹瀉黃疸出血傾向及腎功能不全。禁忌證:有壞死小腸炎、出血、高膽紅素血癥、氮質血癥、肌酐血癥等。

3、手術治療  應根據病情及條件,儘量施行。近年有用塑料栓子送到動脈導管部位堵塞導管的方法來治療動脈導管未閉,其優點是避免了開胸創傷,但少數患者可留少量殘餘分流,個別發生堵塞物脫落,該方法不適用於嬰兒

護理:

1、按兒科一般護理常規心臟病護理常規護理。

2、重視預防措施,杜絕交叉感染。輕症患兒可在一般保護條件下,安排適當的活動、遊戲與學習

3、供給充足營養,飲食應少量多餐,耐心餵哺,避免嗆咳,必要時滴管餵哺。青紫患兒應少量多次飲水,以防由於血液濃稠而致血栓形成

4、有呼吸困難者予斜坡臥位;缺氧時取膝肘位給氧,並注意有無陣發性腦缺氧症狀;上肢高血壓者,平時避免驟然用力。

5、進行心導管及心血管造影檢查前後,按各該常規護理。

11 預後及預防

無特殊預防方式,做好婚前檢查

12 特別提示

先天性心臟病是嬰幼兒中的常見病、多發病,我國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高達0.8%,視病情不同,兒童心臟病手術費一般要幾萬元,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患兒因此失去救治機會而活不到20歲,如果治療時機得當,先天心臟病90%以上可以通過手術治癒

1、先天性心臟病遺傳

(1)偶爾,同一家庭中的成員可能同樣有先天性心臟病。一個子女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下一胎患有心臟病的機率大約是2%-4%(3-5倍);

(2)父母一方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其子女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機率是10%。如果父母都有先天性心臟病,或父母親爲近親結婚,則其子女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危險性就更高。

2、先天性心臟病病因

目前在醫學還無法瞭解其確實病因,只知道可能是綜合環境遺傳的因素所造成的。

(1)環境方面有放射線照射,病毒感染藥物服用,荷爾蒙及母親的糖尿病,高齡產婦等;

(2)遺傳方面如基因染色體異常

3、先天性心臟病手術

有一半以上的病兒在出生第一年內需要撿查,但這段期間內只有少數人需要開刀。大多數在孩童期才需開刀。若病兒病情嚴重,以致影響其生長,則需及早開刀。或預估短期內病情將迅速惡化時,則必須開刀。

有些藥物控制良好的病兒可等到體重足夠時再動手術,大多是在學齡前。當然,有些單純的 “缺損”可能自己變小或癒合而不需開刀。有些病人則需要一次以上手術才能完全矯正。雖然先天性心臟病的病情較少突發性變化,但父母親需密切觀察,若有惡化趨勢,必須儘快送醫處理。

4、手術後注意事項

(1)術後大多數人的飲食和日常生活在數週內都可以恢復正常(包括上學),有時還需按醫師要求繼續服用藥物

(2)注意即使已開刀完全矯治,仍需保持牙齒口腔衛生以預防心臟內膜炎。

13 先天性心臟病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13.1 一、先天性心臟病是最常見的一類出生缺陷疾病。

(一)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是胚胎心臟及大血管發育異常所致的先天畸形,是兒童最常見的心臟病。

(二)多年來,先心病一直位居圍產期出生缺陷高發病種首位,是造成新生兒和嬰幼兒死亡的主要原因。

13.2 二、先心病遺傳環境因素有關,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有助於降低先心病發生風險

(一)多數先心病患者病因尚不清楚,發病主要由遺傳環境及二者相互作用所致。

(二)孕婦高齡妊娠、接觸放射線等有毒有害物質、罹患糖尿病代謝性疾病,孕早期風疹病毒感染、服用致畸藥物、缺乏葉酸等都可能與先心病發生有關。

(三)注重孕前及孕期保健,做好高危因素篩查,積極預防病毒感染,避免與發病有關的因素接觸,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對預防先心病具有積極意義。

13.3 三、先心病常分爲簡單型和複雜型,臨牀表現及預後因病情的嚴重程度不同差異較大。

(一)簡單型心病通常指心臟畸形簡單、療效及預後良好的心臟缺陷。如單純的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

(二)複雜型先心病通常指心臟畸形複雜的心臟缺陷。隨着對先心病認識的深入和診治技術的進步,部分複雜型先心病經及時治療也可獲得較好療效及預後,如輕型法洛四聯徵等;但仍有部分複雜型先心病治療難度大、療效及預後欠佳,或無法實現解剖學功能矯治,可能需要多次手術治療。

(三)先心病的臨牀表現主要取決於心臟畸形的嚴重程度和血流動力學改變。輕症者可無明顯表現,或逐漸表現出生長發育遲緩活動耐受力下降、反覆呼吸道感染症狀;重症者可在出生後表現爲氣促多汗、餵養困難、發紺、生長受限等症狀

13.4 四、高風險人羣應在孕前接受遺傳諮詢,孕期常規接受胎兒心臟超聲檢查

(一)先心病的常見高危因素主要有三類:一是母體因素,如病毒感染、患糖尿病、致畸藥物暴露、高齡妊娠等;二是家族因素,如既往有先心病胎兒或患兒妊娠史,父母、同胞、(外)祖父母等親屬有先心病或先心病相關遺傳綜合徵家族史;三是胎兒因素,如產前超聲篩查可疑心臟畸形頸項透明層(NT)增厚、心臟以外器官畸形、胎心率異常等。

(二)有上述高危因素的高風險人羣應在孕前主動接受針對性的遺傳諮詢生育指導,孕期常規接受頸項透明層(NT)檢查、胎心音檢查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做好圍產期先心病篩查和孕產期保健

13.5 五、孕婦應結合孕產期保健,常規接受胎心音檢查胎兒心臟超聲篩查。

(一)胎心音檢查是早期發現胎兒心臟心率異常的重要手段,是胎兒心病篩查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孕婦應常規接受產前超聲檢查,懷疑胎兒心臟畸形者建議進行系統超聲檢查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胎兒超聲心動圖最佳檢查時機爲孕20~24周。

13.6 六、孕期發現胎兒心病者,應常規接受遺傳諮詢遺傳學檢查,排除遺傳相關因素所致先心病

(一)部分先心病遺傳因素相關染色體病基因組病及部分單基因病可伴發先心病先天畸形

(二)產前發現胎兒心病,建議接受進一步的介入性產前診斷排除染色體異常遺傳綜合徵遺傳相關因素,同時接受系統產前超聲檢查排除其他畸形

13.7 七、孕期發現胎兒心病者,應及早尋求專業諮詢和多學科會診,接受產前產後一體化管理。

(一)孕期發現胎兒心病的孕婦,應及早尋求多學科會診和產前諮詢,接受多學科評估和產前產後一體化管理,並在多學科醫師指導下,作出合適的妊娠決策,制定科學妊娠計劃,必要時採取針對性醫學干預措施。

(二)極少數患先心病胎兒妊娠中晚期可逐漸加重並導致預後不良或危及生命,可在有經驗且接受過正規培訓的多學科醫師指導下,權衡利弊風險,經孕婦及其家屬知情同意,選擇胎兒心臟介入治療(又稱胎兒宮內介入治療,FCI),及早阻斷病情進展,以期改善遠期預後。

13.8 八、多數先心病通過及時有效治療可以獲得良好預後,和正常人羣一樣生活、學習、工作。

(一)大多數先心病是簡單型心病,通過及時治療可以獲得滿意療效和良好預後;少數先心病需要治療,可以自愈,但需要進行嚴格的專科評估監測隨訪;部分極危重新生兒心病需在新生兒期急診手術治療。

(二)先心病患者應在專科醫師指導下,到具備先心病診療條件的醫療機構或診療中心,根據病情和個體情況,選擇適宜時機進行手術或介入治療。

13.9 九、新生兒出生後應及時接受先心病篩查,結果陽性者需做心臟超聲檢查明確診斷。

(一)新生兒心病篩查項目是通過心臟聽診和經皮脈搏血氧飽和度測定(又稱“雙指標法”),爲出生後6~72小時的新生兒開展先心病篩查,結果陽性需要通過超聲心動圖檢查確診,並做進一步的評估、決策和治療。

(二)鑑於先心病的複雜性、篩查技術的侷限性及漏篩的可能性,篩查結果陰性者,除常規體檢外,如出現呼吸急促、發紺、多汗、反覆肺炎體重不增加等情況,應及時就醫檢查

(三)對於高海拔地區和偏遠地區,建議常規進行學齡前兒童超聲心動圖篩查。

13.10 十、先心病患兒應定期接受隨訪觀察,病情穩定者可常規接種各類疫苗

(一)先心病患兒應在專科醫師指導下,常規接受包括預防接種在內的兒童保健服務和專科隨訪觀察,適當運動,加強營養,避免感染

(二)生長發育良好、無臨牀症狀、心功能正常的未經治療患者,以及介入治療後或手術治療後3個月複查心功能無異常者,可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常規進行預防接種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先心病患者,建議暫緩預防接種:有心功能不全、嚴重肺動脈高壓等併發症;需多次住院手術的複雜發紺(紫紺)型先心病;合併免疫缺陷、感染、嚴重營養不良免疫抑制劑使用等需要專科評估的情形。

13.11 十一、有生育計劃的先心病患者應在多學科醫師指導下,進行妊娠風險評估科學制定妊娠分娩計劃。

(一)妊娠分娩均可引發血容量增加和血流動力學改變,增加心臟負擔,增大心力衰竭等併發症的發生風險。因此,準備懷孕的先心病患者應在多學科醫師指導下,根據病情、預後等情況,接受遺傳諮詢妊娠風險評估,審慎考慮生育計劃。

(二)病情較輕、心功能良好、妊娠風險低級別者,可在多學科醫師指導和嚴密監測隨訪下妊娠,做好孕產期保健,選擇適宜分娩方式。若妊娠早期出現肺動脈高壓、嚴重併發症等情況,建議在多學科醫師指導下,及時採取醫學干預措施。

(三)有可能行矯治手術、準備懷孕的先心病患者,建議孕前進行手術或介入治療,術後進行妊娠風險評估,在充分了解病情及妊娠風險的情況下再妊娠

13.12 十二、先心病已納入多項救治保障政策範圍,詳情請到當地醫療機構和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諮詢

(一)先心病已納入國家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及大病集中救治範圍,多數省份已將爲孕婦提供胎兒超聲篩查在內的產前篩查與診斷、實施先心病患兒救助項目等納入當地民生政策,減輕羣衆就醫負擔。

(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等慈善組織積極參與宣傳教育、患兒救助等相關工作,合力提高先心病患者救助保障水平,詳情請到當地醫療機構和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諮詢

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