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癧

中醫男科 中醫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診斷學 乳房疾病 中醫兒科學 中醫婦科 乳癧 中醫病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rǔ lì

2 英文參考

hypertrophy of breas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gynecomasti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areolar nodul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乳癧:1.奶癧;2.童子癧

4 奶癧·乳癧

乳癧爲病證名[1]。出《瘡瘍經驗全書》。古名奶癧[1]。爲乳中結核之一種[2][2]

乳癧類於青春期乳腺炎[2]

4.1 乳癧症狀

症見月經初潮前後乳暈部出現疼痛性結塊[2]乳頭暈下扁圓形腫塊,輕度疼痛及壓痛[2]。多在數週後逐漸消散而自愈[2]

4.2 病因病機

乳癧多見於女子青春發育期,多因衝任不調氣滯痰鬱腎氣不充所致[2][2]

4.3 治療

乳癧治宜調理衝任滋養肝腎活血化瘀。選用逍遙調經湯[2]

如若不愈,治宜調理衝任開鬱化痰,一般可用柴胡當歸赤芍鹿角霜肉蓯蓉巴戟肉、蒲公英、制半夏橘葉、制香附絲瓜絡等,隨證加減[2]。不需外治[2]

5 童子癧·乳癧

乳癧(gynecomastia)爲病證名[2]。出《癧科全書》。即童子癧[2]。是指以男性、兒童乳暈發生扁圓形腫塊,觸之疼痛爲主要表現的乳房疾病[3]。屬乳房異常發育症。分爲男性乳房發育異常和兒童乳房發育異常兩大類,前者見於中、老年男性,多爲繼發性;後者見於10歲左右兒童,多爲原發性

5.1 乳癧病因病機

乳癧多由先天虛損而致[4]

乳頭屬肝,男子乳房屬腎,故乳癧與肝腎有關。多因情志不暢,肝氣鬱結氣鬱化火,煉液成痰,痰氣互結,脈絡失和而成;或先天腎氣不足,後天肝腎虧虛,衝任失調,肝失所養,氣滯痰凝而成。

5.2 乳癧症狀

症爲瘰癧旋起旋消,或結核久而不化,或時大時小[4]

5.3 乳癧的診斷

一側或雙側乳暈部出現扁圓形腫塊質地中等或稍硬,邊緣清楚,或單側乳房明顯增大,或雙側乳房呈對稱性或不對稱性增大,大小不一,狀如發育期的少女乳房。多伴有乳房脹痛和輕度壓痛。還可伴有其他女性特徵,如聲音變尖,缺少鬍鬚,陰毛呈女性分佈肝臟功能損害嚴重、前列腺疾病、睾丸疾病的患者,亦易併發本病。

5.4 乳癧的治療

5.4.1 辨證治療

偏熱者用燈籠草野菊花紅糖少許煎服[4]。偏寒者外用消腫散外敷[4]

5.4.1.1 肝氣鬱結

乳癧·肝氣鬱結證(gynecomastia with liver qi stagnation pattern)是指肝氣鬱結,以性情急躁,遇事易怒,乳房腫塊脹痛,觸痛明顯,胸脅牽痛,舌質紅,舌苔白,脈弦爲常見症的乳癧證候[4]

5.4.1.1.1 症狀

乳暈腫塊脹痛,觸之疼痛;伴性情急躁,遇事易怒,胸悶脹痛舌質偏紅,·舌苔薄白,脈弦。

5.4.1.1.2 辨證分析

肝氣鬱結氣鬱化火,煉液成痰,痰氣互結,故乳暈腫塊脹痛肝鬱不舒,故性情急躁,遇事易怒,胸悶脹痛;脈弦主肝鬱舌紅氣鬱化火之徵。

5.4.1.1.3 治法

疏肝理氣化痰散結

5.4.1.1.4 方藥治療

逍遙散二陳湯加減。

5.4.1.2 腎氣虧虛

乳癧·腎虛證(gynecomastia with 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腎氣虛,以乳房結塊,輕者多無全身症狀,重者,偏於腎陽虛面色淡白,腰腿痠軟,容易倦怠,舌質淡,苔白,脈沉弱,偏於腎陰虛,頭目眩暈,五心煩熱,眠少夢多,舌質紅,舌苔少,脈弦細爲常見症的乳癧證候[4]

5.4.1.2.1 症狀

多見於中老年人乳房肥大,乳中結核乳房微痛。腎陽虛者,伴面色咣白,腰腿痠軟,精神不振,形寒肢冷,舌質淡,苔白,脈沉弱;偏於腎陰虛者,伴面色晦暗心煩失眠腰膝痠軟舌紅,苔少,脈弦細。

5.4.1.2.2 辨證分析

腎氣不足,衝任失調,肝失所養,氣滯痰凝,結於乳絡,故乳房肥大,乳中結核乳房疼痛腎陽不足,陽虛生寒,故形寒肢冷;面色光白、脈沉弱爲腎陽虛之象;腎陰虧虛,不能上濟心火,故心煩失眠;病在腎故腰膝痠軟面色晦暗舌紅、苔少、脈弦細爲肝腎陰虛之象。

5.4.1.2.3 治法

補益肝腎,化痰軟堅

5.4.1.2.4 方藥治療

六味地黃湯加減腎陽虛者,宜溫陽化痰,方用右歸丸加減;偏腎陰虛者,宜滋陰化痰,方用左歸丸加減。

5.4.2 外治法

陽和解凝膏黑退消外貼,7日換一次。

5.5 乳癧患者日常保健

1.積極治療原發病,因腫瘤引起者應行腫瘤切除;因藥物引起者應停用有關藥物:因肝病引起者應用護肝藥物

2.調情志,保持心情舒暢。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2.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39.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6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