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氣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ī qì wán

2 醫心方》卷十引《小品方

2.1 方名

七氣丸

2.2 組成

大黃10分(炮),人蔘3分,椒2分(熬),半夏3分(炮),烏頭5分(炮),桔梗3分,細辛3分,茱萸3分(熬),乾薑3分,菖蒲3分,茯苓3分,芎3分,紫菀3分,甘草3分,石膏3分,柴胡3分,桃仁3分。

2.3 主治

寒氣、怒氣、喜氣、憂氣、恚氣、愁氣、熱氣七氣爲病,皆生積聚,堅牢如杯,在腹中,心痛煩怨,不能飲食,時去時來,發作有時,每發痛欲絕,其寒氣則吐逆,心下脹滿;其熱氣恍惚悶亂,常如眩冒失精;其怒氣則不可當熱,病上盪心,短氣欲絕,不得息;其恚氣積聚心下,不得食飲;其喜氣則不可疾行久立;其憂氣則不可苦作,臥不安席;其怒氣則怒、忘,置物四旁,不復憶處,四肢足跗腫,不得舉。亦治產生早起,中風餘疾。

2.4 用法用量

每服3丸,酒送下,1日3次。不知,稍增以知,至10丸爲度。

2.5 製備方法

上藥治下篩,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6 附註

醫心方》:今案《錄驗方》,有桂心,無蜀椒。治宿寒,積聚支滿,諸毒氣結逆氣腹中,大如杯,堅如石,令人強健,身有光澤。方中芎下三分之“三”字,原脫,據《千金》補;《千金》無烏頭紫菀

3 《千金》卷十七

3.1 方名

七氣丸

3.2 別名

烏頭丸

3.3 組成

烏頭7分,大黃7分,紫菀3分,半夏3分,前胡3分,細辛3分,丹蔘3分,茯苓3分,芎3分,桃仁3分,菖蒲3分,石膏3分,吳茱萸3分,桂心3分,桔梗3分,人蔘1兩,甘草1兩,防葵1兩,乾薑半兩,蜀椒半兩(一方去半夏,加甘遂3分)。

3.4 主治

七氣積聚,堅大如杯,若盤在心下,腹中疾痛,飲食不能,時來時去,每發欲死,如有禍祟。寒氣,即嘔逆噁心熱氣,即說物不竟而迫;怒氣,即上氣不可忍,熱痛上搶心,短氣欲死,不得息;恚氣,即積聚心下,不得飲食;喜氣,即不可疾行,不能久立;憂氣,即不可閒作,暮臥不安;愁氣,即喜忘不識人語,置物四方,還取不得去處,若聞急,即四肢胕腫,手足筋攣,捉不能舉。男子卒得,飲食不時所致;婦人即產後中風諸疾。

3.5 用法用量

每服3丸,酒送下,1日3次。加至10丸。

3.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7 附註

烏頭丸(《普濟方》卷一八一)。

4 《千金翼》卷五

4.1 方名

七氣丸

4.2 組成

葶藶子(熬)1兩,半夏(洗)1兩,大黃1兩半,玄蔘1兩半,人蔘1兩半,苦蔘1兩半,麥門冬去心)1兩半,黃芩1兩半,乾薑1兩半,芎1兩半,遠志去心)1兩半,消石1兩,瞿麥1兩半。

4.3 功效

嘔逆,破積聚

4.4 主治

婦人勞氣、食氣、胸滿氣、吐逆大下氣,其病短氣胸脅滿氣結痛,小便赤黃,頭重

4.5 用法用量

每服6丸,以酒送下,1日1次。

4.6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5 普濟方》卷一三九

5.1 方名

七氣丸

5.2 組成

大黃(酒洗)、菖蒲、人蔘肉桂柴胡乾薑細辛當歸半夏川椒(去目炒)、茱萸、厚朴附子(炮)各等分

5.3 主治

病人素有久寒,而致心下兩脅結痛。

5.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酒或飲送下。

5.5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