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濁·腎陽衰微證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尿濁 中醫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iào zhuó ·shèn yáng shuāi wēi zhèng

2 英文參考

turbid urine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yang exhaust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定義

尿濁·腎陽衰微證(turbid urine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yang exhaustion[1])是指腎陽不足,溫煦無力,以尿濁日久不愈,形寒肢冷,精神萎頓,舌淡,脈沉細等爲常見症的尿濁證候[1]

4 尿濁·腎陽衰微證症狀

尿濁·腎陽衰微證患者尿濁遷延日久,小便乳白如凝脂或凍膠,精神萎頓,消瘦無力,腰痠膝軟,頭暈耳鳴面色㿠白形寒肢冷,舌質淡白,脈沉細[2]

5 尿濁·腎陽衰微證病因病機

尿濁·腎陽衰微證由於腎失固攝,脂液下流所致[2]

5.1 治法

尿濁·腎陽衰微證治宜溫腎固澀[2]

5.2 方藥治療

尿濁·腎陽衰微證宜用鹿茸補澀丸[備註]鹿茸補澀丸(《沈氏尊生書》):人蔘黃芪菟絲子桑螵蛸、蓮肉、茯苓肉桂山藥附子鹿茸、桑皮、龍骨補骨脂五味子爲主方進行治療[2]

6 關於尿濁

尿濁病(turbid urine[2])是指以小便混濁,白如泔漿,排尿時並無疼痛爲主要表現的疾病[2]。多由飲食肥甘,脾失健運,釀溼生熱,或病後溼熱餘邪未清,蘊結下焦清濁不分,而成尿濁[2]。若熱盛灼絡,絡損血溢,則尿濁夾血,病延日久,脾腎兩傷,脾虛中氣下陷腎虛固攝無權,則精微脂液下流[2]。若脾不統血,或腎陰虧損,虛火傷絡,也可形成尿濁夾血[2]。如再多食肥厚,或勞欲過度,又可使尿濁加重,或引起復發[2]

詳見尿濁條。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37-238.

治療尿濁·腎陽衰微證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