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腑中風

中醫內科學 中醫證名 中醫常見病 中風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ōng fǔ zhòng fēng

2 英文參考

apoplexy involving fu-viscer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概述

中腑中風(apoplexy involving fu-viscera[1])是指邪入於腑,以突然昏倒,甦醒後可見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語困難,或伴有大小便不通等爲常見症的中風重證[1]。屬中腹髒。

中風·中臟腑(apoplexy involving zang and fu-viscera[1])是指病在臟腑,以突然昏迷,不能言語,多有神志改變爲主要表現的中風證候[1]分中中風中髒中風[1]

4 關於中風

中風(zhòng衆)(apoplexy[1][2])爲病名[3]。又稱卒中[3][4]。出《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藏府病形》。是指以突然昏撲,半身不遂語言謇澀或失語,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爲主要表現,並具有起病急,變化快,如風邪善行數變的特點的疾病[4][4]。因本病起病急驟、證見多端、變化迅速,與風性善行數變的特徵相似,故以中風名之[5]

中風由於氣血逆亂,導致腦脈痹阻或血溢於腦所致[6]患者表現爲卒然昏僕、不省人事,伴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語言不利,或不經昏僕而僅以㖞僻不遂爲主症[6]中風患者多在中年以上[6]。發病前多有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等先兆症狀[6]

中風屬於腦血管病範圍,相當於現代醫學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蛛網膜下腔出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病[6]

鍼灸中風療效滿意,近年研究證實鍼灸不僅擅治中風後遺症,且在急性期也有卓效。中風急性期,出現高熱神昏、心肺衰竭及消化道大出血者,應進行綜合治療,及時搶救。[6]

詳見中風條。

5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6.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4.
  5. ^ [5]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08-213.
  6. ^ [6]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08-113.

治療中腑中風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