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

疾病 婦產科疾病 婦產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èi zài xìng zǐ gōng nèi mó yì wèi zhèng

2 英文參考

endometriosis intern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子宮腺肌病(adenomyosis),又稱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爲子宮內膜侵入子宮肌壁層,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特殊型,可以和“外在”或主要是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同時存在。子宮內膜可以兩種形式侵入子宮肌壁層,即瀰漫型和侷限型。前者爲異位內膜侵入整個子宮的肌壁內,在不同部位其侵入範圍和深淺可不同;後者異位內膜僅侵及某部分肌壁,形同子宮肌瘤,但其與周圍正常組織並無分界(假包膜)。

4 臨牀表現

繼發痛經發生在年齡較長婦女,即年近40歲時,痛經逐漸加重,往往是痙攣性,以至不能堅持日常工作。痛經是由於在經期異位內膜水腫出血刺激肌壁痙攣性收縮所致。

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少數可有月經前後點滴出血,這是由於子宮體積增大,子宮腔內膜面積增加,及子宮肌壁間異位子宮內膜影響子宮肌纖維收縮之故。

雙合診往往發現子宮一致性長大,有觸痛,但子宮正常大小甚至小於正常者也可有腺肌病存在。

5 病理改變

病變處呈現交錯的粗條狀肌纖維帶和纖維帶,有暗紅色出血點或小區出現其中,很少有息肉子宮內膜可向漿膜層突出,組織切片可見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

6 診斷

繼發性逐漸加重性痛經發生中年生育期婦女,應考慮有子宮腺肌病。如伴有月經過多經期過長,子宮增大,更應考慮子宮腺肌病子宮碘油造影可見在一處或數處進入肌壁,形成憩室狀影,但其陽性率只有20%左右。最終診斷還靠子宮大體和病理組織學檢查

7 治療措施

子宮腺肌病患者不再有生育要求者,以全子宮切除爲好,儘量保留卵巢。如合併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者,也儘可能切除病竈而保留卵巢功能,使患者走向自然絕經。要求生育者,可用激素治療6~12個月,停藥後有希望能在短期受孕。如系在手術探查時發現,應考慮切除腺肌瘤而保留子宮

8 預後

子宮內膜異位病竈生長緩慢,妊娠期發生退變絕經後停止發展,故一般預後較好。如病變範圍過於廣泛,或腸道受侵,則可能發生腸梗阻這一嚴重併發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很少併發妊娠妊娠後亦易發生流產早產輸卵管妊娠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手術治療效果均較理想。年輕患者且可再次恢復生育功能子宮內膜異位症惡性機率很小。

治療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穴位

查看更多

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症相關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