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天蓼

中藥材 理氣藥 祛風通絡 中醫學 中藥中毒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ù tiān liǎo

2 英文參考

Actinidia polygama[朗道漢英字典]

3 中醫大辭典》·木天蓼

木天蓼中藥名,出自《新修本草[1]

3.1 來源及產地

獼猴桃科植物木天蓼Actinidia polygama (Sieb. et Zucc.)Miq.的枝葉。分佈東北及陝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1]

3.2 性味

辛,溫,有小毒[1]

3.3 功能主治

祛風補虛,理氣散結。主治血虛風溼痛,腰腿冷痛癥瘕積聚風勞虛冷,氣痢久不止。[1]

3.4 用法用量

研末服或浸酒[1]

3.5 運用

果實葛棗,可治賊風口面㖞斜,腰痛疝氣[1]

3.6 化學成分

葉含獼猴桃鹼(Actinidine)、阿根廷蟻素(Iridomyrme-cin)、異阿根廷蟻素、二氫假荊芥內酯(Dihydronepetalactone)、異二氫假荊芥內酯、新假荊芥內酯、木天蓼醇(matatabiol)、木天蓼醚(matatabiether)、β-苯乙醇、3,4-甲基苯甲酸[1]

3.7 藥理作用

獼猴桃鹼有鎮靜、催眠作用[1]。β-苯乙醇對貓科動物行爲有特異作用[1]。大劑量β-苯乙醇可鬆弛平滑肌[1]。β-苯乙醇可使血壓輕度下降,並可引起唾液分泌[1]獼猴桃鹼可縮短未孕大鼠性週期的休止期,延長動情期和動情後期,並可使雄性大鼠腦下垂體睾丸重量增加[1]

4 《*辭典》·木天蓼

4.1 出處

《唐本草

4.2 拼音名

Mù Tiān Liǎo

4.3 別名

天蓼(《藥性論》),藤天蓼(《本草拾遺》),天蓼木(《聖惠方》),含水藤(《中國樹木分類學》),葛棗葛棗獼猴桃(《東北木本植物圖志》),馬棗子(《東北藥植志》)。

4.4 來源

獼猴桃科植物木天蓼的枝葉。

4.5 形態

落葉纏繞藤本,高達5米。老枝無毛,有灰白色小皮孔;髓大,白色,實心。葉互生;膜質,上半部或全部變白或黃色;闊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6~13釐米,寬4~9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沿葉脈有毛;葉柄細弱,有時微有刺毛。雌雄異株;花通常單一,稀爲3花,腋生,較大,徑達2.5釐米,白色而芳香;萼片5,卵狀橢圓形;花瓣5,倒卵形;雄花的子房無花柱,雄蕊多數;雌花有梗,獨生,雌蕊1,柱頭多裂,子房光滑,瓶狀。漿果黃色,熟時變橘紅色,卵圓形,長約3釐米,寬約1.3釐米,先端喙狀;種子多數,淡褐色。花期6月。果期9~10月。

4.6 生境分佈

喜生於深山林緣及山麓、河岸等處灌叢中。分佈東北、山東、陝西、湖南、湖北、四川、浙江、安徽等地。

4.7 性味

①《唐本草》:"味辛,溫,有小毒。"

②《品彙精要》:"味苦辛,性溫,有小毒。"

4.8 功能主治

大風癩疾,症積,氣痢風勞

《唐本草》:"主癥結積聚風勞虛冷。"

4.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研末或釀酒

4.10 附方

①治大風疾:天蓼(颳去粗皮,碎銼)四兩。以水一斗,煎取一升,去滓,將汁煮糯米爲粥,空心食之。如病在膈上即吐出,在中膈即汗出,在膈下即轉出,宜避外風。(天蓼粥

②治白癲風天麻一斤,天蓼木三斤。上藥,銼如大豆粒,用水三鬥,入銀鍋或石鍋中,煎至一斗二升,濾去滓,卻於慢火上,煎如稀餳,每於食前,用荊芥薄荷酒調下半匙。(天麻煎

③治氣痢久不止:預採木蓼曝幹,用時拇羅爲末,食前,粥飲調下一錢。

④補五勞祛風益氣:天蓼木十斤(銼),秫米一碩,細曲十斤(搗碎),黑豆二斗。上以水三碩,先煮天蓼木取汁一碩,去滓,其秫米黑豆一處淨淘,蒸熟放冷,以藥汁都拌和令勻,入不津甕中密封三七日開,溫飲一盞,日再爲良。(天蓼木酒)(選方出《聖惠方》)

4.11 備註

本植物的根(木天蓼根)、有蟲癭果實木天蓼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4.12 摘錄

《*辭典》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10.

用到中藥木天蓼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