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針療法

醫療技術名 中醫治法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ǐng zhēn liáo fǎ

2 英文參考

cervical acu-therapy[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頸針療法是針刺頸部穴位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頸部穴位包括啞門風府、下腦戶,並從風府穴旁開至完骨穴,沿顱骨下緣分6等份,每隔1等份爲1穴位,左右各6穴位頸針療法共15穴。針刺爲多針療法,一般15個穴位全部針刺。操作時選用1.5寸長,28號或30號不鏽鋼毫針針刺方向除下腦戶一穴稍偏下斜刺外,其餘各穴均與皮膚垂直,針深1寸左右,多采用捻轉提插行鍼,以達酸、麻、脹爲度,留針20~30分鐘。該療法對神經系統疾病如偏癱、震顫、麻痹神經官能症等效果尤佳。頸部穴位延髓貼近,針刺時切忌深刺[1]

頸針療法是用毫針刺激頸部穴位治療延髓神經麻痹的一種針刺方法。一般用2~3寸毫針,在枕骨大孔後緣相應於風池穴處進針,垂直於針向啞門穴的方向,橫透至對側皮下,進行大幅度的捻轉頻率在每分鐘200次左右。開始患者無任何感覺捻轉幾分鐘後感覺滿頭發熱頭痛捻轉快,幅度大,患者反應較大,效果較好。每次治療20分鐘左右,每日一次,2周爲一療程。延髓神經麻痹所引起的吞嚥困難,用此法亦可得到較好的效果。

4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52.

有頸針療法作用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