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珠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ǐ zhū yè

2 英文參考

beautyberry leaf[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紫珠葉

紫珠葉

Folium Callicarpaae Macrophyllae

(英)Bigleaf Beautyberry Leaf

別名 大風葉、白狗腸、大葉紫珠

來源 爲馬鞭草科植物大葉紫珠Callicarpa macrophylla vahl的葉。

植物形態 灌木或小喬木,幼枝被灰白色長茸毛。葉對生,長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上面有短柔毛,老時稍粗糙,下面密被灰白色茸毛,兩面有不明顯的金黃色腺點,聚傘花序5~7次分歧,總花梗長2~4cm;花萼4齒裂,被星狀柔毛;花冠紫色,管狀,先端4裂,略被細毛;雄蕊4;子房上位,4室。漿果狀核果小球形,有腺點,熟時紫紅色。花期夏季。

生於山坡 、路旁、疏林中。產於廣東、廣西、雲南、貴州。

採製 夏、秋季採葉,曬乾或鮮用。

性狀 葉多捲曲、皺縮,有的破碎。完整者展平後,長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15~30cm,寬5~11cm,先端漸尖,邊緣有鋸齒,上面有短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茸毛。氣微,味微苦。

化學成分 含紫珠萜酮(calliterpenone)、木犀草素、芹菜素、大波斯菊甙(cosmosiin)、木犀草甙。

性味 性平,味微辛、苦。

功能主治 止血消炎,散瘀消腫。用於胃及十二指腸貴瘍出血外傷出血衄血齒齦出血扭傷腫痛、化膿性皮潰瘍燒傷、流感。

3 紫珠葉藥典標準

3.1 品名

紫珠葉

Zizhuye

CALLICARPAE FORMOSANAE FOLIUM

3.2 來源

本品爲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Callicarpa formosana Rolfe的乾燥葉。夏、秋二季枝葉茂盛時採摘,乾燥

3.3 性狀

本品多皺縮、捲曲,有的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4~19cm,寬2.5~9cm。先端漸尖或鈍圓,基部寬楔形或鈍圓,邊緣有細鋸齒,近基部全緣。上表麪灰綠色或棕綠色,被星狀毛和短粗毛;下表面淡綠色或淡棕綠色,密被黃褐色星狀毛和金黃色腺點,主脈和側脈突出,小脈深入齒端。葉柄長0.5~1.5cm。氣微,味微苦澀。

3.4 鑑別

(1)本品粉末灰黃色至棕褐色。非腺毛有兩種:一種爲星狀毛,大多碎斷,木化,完整者1至數輪,每輪1~6側生細胞;另一種非腺毛1~3細胞,直徑25~33µm,壁較厚。腺鱗頭部8~11細胞,扁球形,柄極短。小腺毛頭部2~4細胞,柄1~2細胞草酸簇晶細小,散佈於葉肉細胞中。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30ml,加熱迴流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甲醇2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3~5µl、對照品溶液3µ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冰醋酸(20:5:8:0.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5 檢查

3.5.1 水分

不得過15.0%(附錄Ⅸ H第一法)。

3.5.2 灰分

不得過11.0%(附錄Ⅸ K)。

3.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規定,用稀乙醇溶劑,不得少於20.0%。

3.7 含量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D)測定。

3.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0.5%磷酸溶液(17:83)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332nm。理論板數按毛蕊花糖苷峯計算應不低於3000。

3.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毛蕊花糖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50%甲醇製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3.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0.2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放置過夜,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的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3.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毛蕊花糖(C29H36O15)不得少於0.50%。

3.8 紫珠葉飲片

3.8.1 炮製

除去雜質,洗淨,切段乾燥

3.8.2 性味歸經

苦、澀。涼。歸肝、肺、胃經

3.8.3 功能與主治

涼血收斂止血散瘀解毒消腫。用於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熱毒瘡瘍水火燙傷

3.8.4 用法與用量

3~15g;研末吞服1.5~3g。外用適量,敷於患處。

3.8.5 貯藏

通風乾燥處。

3.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