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寒論辨證廣注

中醫學 書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ōng hán lùn biàn zhèng guǎng zhù

2 註解

中寒論辨證廣注》爲書名。清·汪琥撰。分上、中、下三卷,體例悉遵《傷寒論辨證廣注》,逐條辯注《傷寒論》中可屬真寒證的原文。

參見《傷寒論辨證廣注》:《傷寒論辨證廣注》爲書名[1]。14卷[1]。清·汪琥撰於1680年[1]。汪氏根據《黃帝內經素問》“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的理論,析取《傷寒論六經脈證治法原文中屬於熱病的原文,廣泛參考各家學說逐條予以辯注[1]。在治法上,不泥守仲景成方,選列自晉迄明歷代治療熱病的效方作爲輔翼[1]。汪氏纂注《傷寒論例》,圖注手足陰陽六經經脈,並附熱病刺法穴位圖說等[1]。作者復撰《中寒論辨證廣注》,分上、中、下三卷,體例悉遵前書,逐條辯注《傷寒論》中可屬真寒證的原文[1]。汪氏以邪之傳經者爲熱病直中者爲寒證,治療時二者不宜混淆[1]。故將仲景《傷寒論》析分爲二,在編法上別開生面,對於讀者學習和研究《傷寒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1]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5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