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
卷㈠(juǎn)①短缩不利。《素问·脉要精微论》:“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灵枢·刺节真邪》:“针之极也,神明之类也,口说书卷,犹不能及也。”⑶(quán,音全)通“拳”。《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手少阳之下,血气盛则手拳多肉以温。”
-
女科辑要
概述:《女科辑要》为书名:1.清·周纪常撰;书中节要辑录各家女科论述。卷一经脉;卷四《竹林寺产科》;卷五《达生编》;卷六杂病;内容分为经水、崩漏、带下等12类,并附治疗方剂及有关西医的学说(泰西诸说),均系辑自有关医籍者。(张山雷赞语)1933年张寿颐复将此书予以补注,名《沈氏女科辑要笺正》。
-
卫生家宝
《卫生家宝》即《卫生家宝方》,为书名,6卷,另有卷首1卷。宋·朱端章辑,徐安国补订。刊于1184年。本书为作者历年所收集和试用效方的汇编。卷首为方剂目录,药件修制总例(记录300余种药物的炮炙法);卷一至卷六分为内、外、妇、儿各科病证验方,共43门,880余方。
-
眼科阐微
其治目疾立论于肺肝二经失常,治疗擅用开郁散表、清热熄风之法,以十大将军冲翳散加减之“吹冲法”(药气熏目),结合内服开明汤、补脑还睛丸等收功。康熙四十年(1701)年逾七旬,恐其秘方失传,乃付梓行世,并附自撰《眼科入门》一卷、《眼科阐微》四卷及《注孙真人眼科诀后》一卷,合为《孙真人眼科秘诀》七卷。
-
成方切用
《成方切用》为医方著作。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本书在《医方考》及《医方集解》的基础上选录古今成方1180余首。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12将方剂分为治气、理血、补养、涩固等24门。每方记明主治、组方、配伍及方义,有的方剂注明出处。原书之末另附《勿药元诠》1卷,系有关养生的论述,建国后出版排印本已予删去。
-
鸡峰普济方
《鸡峰普济方》医方著作。宋代医方,撰人待考,原题宋·张锐撰。据陆心源《仪顾堂成》卷十九考证疑为北宋·孙兆撰)。卷四-二十七选录多种病证的治疗方剂,大致综括了宋代医家的一些临床成就,卷二十八-二十九列述丹药的制法;卷三十记录了民间常用的备急单方,(此卷又有单行本,名《鸡峰备急方》)。
-
幼科痘疹金镜录
《幼科痘疹金镜录》即《痘疹金镜录》。明·翁仲仁撰。刊于1579年,原刊本未见,现存者均为本书的增补或改订本,故名称颇多。卷数有3卷本、4卷本不一。卷上、中为痘病证治及歌赋;4卷本如《增补痘疹金镜录》(又名《增补痘疹玉髓金镜录》),其卷一为儿科病症歌赋二十余首;卷四为痘科治疗方剂。选方尚平稳,故流传较广。
-
卫生家宝方
《卫生家宝方》为医方著作,又名《卫生家宝》。宋·朱端章辑,徐安国补订,刊于1184年。本书为作者历年所收集和试用效方的汇编。卷首为方剂目录,药件修制总例(记录300余种药物的炮炙法);卷一-六分为内、外、妇、儿各科病证验方,共43门,880余方。现中国仅存日抄残本(缺卷一及卷六)。
-
上清紫庭追痨仙方论
《上清紫庭追痨仙方论》为书名,即《急救仙方》的《道藏》本的第10~11卷卷名。北宋时作品。撰年不详。本书原是道教徒抄录的若干种方书的汇编,现有《四库全书》本和《道藏》本二种。内容有发背、疔疮、眼科、痔证、杂疮与杂证(包括内、妇、儿科)的一些治疗方剂。7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卷8、卷9与四库本略同。
-
卫生宝鉴
概述:《卫生宝鉴》为综合性医书,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元·罗天益撰。内容以方药为主,其中“名方类集”和“针法门”,着重论述针灸法,并首辑窦汉卿《通玄指要赋》。卷四至卷二十为名方类集,针对各科较常见病证,选用效方,详其主治及服用法,为本书的主要组成部分;卷二十一药类法象,简述常用药的性味、功能;
-
小儿则古方
《小儿则古方》为《景岳全书》的一部分(第62卷),1卷,明·张介宾撰。内容主要论述小儿杂病(不包括痘疹、麻疹)的证治。此外又有《小儿则》2卷,为《景岳全书》(卷四十至卷四十一);《麻疹诠》1卷,为第42卷;《痘疹诠》3卷,为第43~
-
医门初学万金一统要诀
《医门初学万金一统要诀》综合性医书。八卷,卷首、卷末各一卷。明太医院原本,罗必炜参订。卷首脉学《四言举要》;卷六为伤寒及暑、湿、疟、痢等病证治;卷七分述咳嗽、霍乱、水肿、宿食、妇人、小儿各类病证及治疗;卷末论用药、汤散方剂等。现存多种清刻本。
-
类经附翼
《类经附翼》为书名。明·张介宾撰。2卷主要介绍“易理”在医学上的应用;《类经附翼》为作者所编撰《类经》的补充。卷二律原,根据古音理论与医理相联系;卷三求正录,着重发挥了作者所倡导的养阳理论;卷四针灸赋,编集前贤多种针灸歌赋。现有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的《类经图翼》(附刊)本。
-
新修本草
唐·苏敬等撰于659年。《新修本草》正文二十卷,目录一卷,是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和《本草经集注》等书基础上进一步增补了隋、唐以来的一些新药品种,并重加修订改编而成。其《本经》药物365种仍按上中下三品之制,并朱书其文。本书不唯保存了一些古本草著作的原文,而且还系统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
本草图经
概述:《本草图经》为书名。原书已佚,佚文及图见于《证类本草》,现有辑佚排印本。《新修本草图经》25卷,目录1卷和《新修本草图》7卷,是在编写本书时广泛征集来自全国各地所产药物绘制的形态图及文字说明。图经部分则是药物的形态、采药及炮炙。书中保存了一些古本草著作的原文,系统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
本草经疏辑要
《本草经疏辑要》为药物学著作。刊于1809年。本书现存的清刊本附有朱紫垣《痘疹》1卷,吴氏自撰《集效方》1卷,共10卷。内容系据缪仲醇《本草经疏》的内容,撷其精要,并作了适当的调整和增补。卷2石金、土、水部。卷7禽虫介鱼部;
-
小儿则
《小儿则》为儿科著作。此书即《景岳全书》的一部分(卷四十至卷四十一),二卷,明·张介宾撰。内容主要论述小儿杂病(不包括痘疹、麻疹)的证治。此外又有《小儿则古方》1卷,为《景岳全书》第62卷;《麻疹诠》1卷,为第42卷;《痘疹诠》3卷,为第43~
-
痘疹金镜录
又名《痘疹全婴金镜录》、《幼科痘疹金镜录》。明·翁仲仁撰。刊于1519年,原刊本已不复见,现存者均为本书的增补或改订本,故名称颇多。三卷本如《痘疹金镜录真本》。四卷本为《增补痘疹金镜录》(又名《增补痘疹玉髓金镜录》),其卷一为儿科病症歌赋二十余首;卷二——三为痘疹的辨证论治。卷四痘科治疗方剂。
-
幼科推拿全书
《幼科推拿全书》为书名。为1935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推拿秘书》时删去了去骆氏自序及末卷,成4卷本,改名《幼科推拿全书》。清·骆如龙撰于1691年。卷1列保婴赋等歌赋,杂论儿科病诊法;卷2述推拿穴位;卷3论各种推拿手法;卷4为多种病症的推拿治法。建国后有排印本。
-
类经图翼
概述:《类经图翼》为书名。2卷为“运气”,为有关五运六气学说的论述和图表,共80余篇,阐释《内经》运气学说最为详彻;11卷为“针灸”,系统论说穴位、主治、操作等,首论经络俞穴,次载针灸要穴歌及诸证灸法要穴。现有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并附刊张介宾《类经附翼》四卷。2卷主要介绍“易理”在医学上的应用;
-
外科钤
《外科钤》为书名。明·张介宾撰。本书为《景岳全书》第四十七卷及四十八卷的单行本。上卷为总论部分,包括经义、脉候、论证等41篇;下卷分别记述发背、脑疽、耳疮等39种病证的治疗。此外,又有《外科钤古方》一卷,为《景岳全书》第六十四卷。
-
外科启玄
《外科启玄》为外科著作。明·申斗垣撰。刊于1604年。卷一~三总论疮疡的病候、诊法及治则,共72论;卷四~九分论外科的各种病证约200病,每病除简述其证治外,均绘有图形;卷10附入《痘科珍宝》1卷。9卷病证的治疗方剂。解放后有影印本。现存初刻本等四种明刻本。
-
医学汇函
《医学汇函》医学全书。明·聂尚恒撰于1616年。卷首包括历代医家传略、导引法、医学或问等论述;卷一《王叔和脉诀》;卷二《难经》;分列病证、病理、治法、方剂,所采皆为历代名医名著,切合临床之论述与方治。间附聂氏治案;卷十二-十三本草,内有总论,并按病症分类论述诸药。
-
外科心法要诀
《外科心法要诀》为书名。16卷(即《医宗金鉴》卷61~清·吴谦等撰。本书以《外科大成》一书为基础,进一步整理补充编成。其中卷61论述十二经脉及外科痈疽证治总论;卷76婴儿部为小儿外科病证。本书在中医外科疾病分类方面较为详细,治法切于实用,各病证候方剂均编成七言歌诀,并附有260余幅外科病图形。
-
医宗说约
《医宗说约》综合性医书。六卷(含卷首一卷)清·蒋示吉撰于1663年。本书系摘录《内经》以降多家医书,分科整理而成。卷首证治总论,记述四诊、脉法、药性、治则;卷三伤寒;卷五疡科。各科皆按疾病分类予以阐述,有论有方,流传颇广。
-
万氏家抄方
《万氏家抄方》为书名。即《万氏济世良方》的别名,又名《医学入门良方》。明·万表选集。6卷(另有4卷本)。刊于1609年。卷一至卷五分为中风、厥、脚气…等98类病证(包括临床各科),每类病证均以选录方剂为主,附述简要的病候;卷六为痘疹、麻痞、脉诀及小儿脉诀。
-
针灸指南
《针灸指南》为书名。书分歌诀总要、穴法总要、病状总要三部分。内容多选自《针灸大成》,加以审订校考而成。本书卷一-三针灸指南说,泛论有关性命,摄养等内容;卷四载多种病症的针灸取穴,将穴位分为头阳(前)、头阴(后)、胸腹、背脊、手阴、手阳、足阴、足阳等,并附其中的要穴图。这种分法与前人略有不同。
-
龙木论
概述:《龙木论》为书名。此书与《龙树眼论》不同,内容主要记述72种眼科病证的方论;其中包括23种内障眼、44种外障眼以及5种小儿外障眼。其佚文主要保存在《秘传眼科龙木论》卷1~为《秘传眼科龙木总论》的简称。本书是我国著名的眼科专著,其中卷八为针灸经,重点介绍眼科疾病常用腧穴的位置、功能以及针灸方法。
-
痧胀玉衡
《痧胀玉衡》痧胀专著。作者鉴于痧胀病症发病多、传变快,治不对症,命在须臾,遂搜求前人有关痧胀的医学文献和学术经验,总其大纲,撮其要领,编成此书,系统全面地论述痧胀。上卷列痧胀发蒙论、痧胀要语及痧胀脉法;中卷、下卷结合实际治例、叙述多种痧证,末附备用要方。在解释病因、证候等方面,或有附会的观点。
-
经穴纂要
《经穴纂要》为书名。成书于日文化庚午年(1810年)。书中卷前列“骨度”;卷一-三为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的经穴,根据中国历代医家的有关论述,作了比较详细的考证并绘图;卷四论内景脏腑;卷五为周身名位,诸穴异名及动脉等。其图形书中所绘诸图,则多参考西医的解剖图绘成。现有日刻本及《皇汉医学丛书》本。
-
急救仙方
《急救仙方》方书。北宋时作品。撰年撰人均无考。本书原是道教徒抄录的若干种方书的汇编,现有《四库全书》本和《道藏》本二种。内容有发背、疔疮、眼科、痔证、杂疮和杂证(包括内、妇、儿科)的一些治疗方剂。卷六-七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卷九痔疮;卷十-十一为《上清紫(疒廷)追痨仙方论》;
-
医略稿
《医略稿》综合性医书。清·蒋宝素撰。刊于1850年。本书为作者所撰《医略》八十七卷(每卷各论1病)旧稿中的大部分,因余卷散失,故仅刊六十七卷。此书论述内科疾病67种,很少个人的见解,偏重于引录历代著名医家的有关论述,具有资料汇编性质。本书的前十三卷《医略十三篇》作为单行本并存行世。
-
审视瑶函
概述:《审视瑶函》为中医眼科著作。明·傅仁宇撰。刊于1644年。主要内容:《审视瑶函》卷首载眼科名医医案、五 八廓及运气论;卷三-六将眼科病分为108症的证治作了较详细的记述,收方300余首,并介绍金针拨内障以及钩、割、针、烙、点、洗、敷、吹等眼科外治法。并详述了用药宜忌和眼科针灸疗法等。内容比较丰富。
-
药品化义
《药品化义》药学著作。约刊于1644年。卷首诸论系李延昰所补,计有本草论(简史)、君臣佐使论、药有真伪论及药论。卷二-十三将148种药物分为气、血、肝、心、脾、肺、肾、痰、火、燥、风、湿、寒十三类,对其性味功治等加以论述。每种药物根据辨证八法说明。每卷之末综括该卷之要点。现有多种清刻本及排印本。
-
重楼玉钥
概述:《重楼玉钥》为中医喉科著作。二卷(又有一卷本及四卷本)。主要内容:《重楼玉钥》上卷首列“咽喉说”等八篇咽喉病总论,详细论述了36种喉风的名称、症状、治法、末为治疗喉风的方药,以及牙疳、喉间发白(白喉)等症。卷下为“喉风针诀”,包括喉科疾病常用的十四经命穴、行针手法、补泻和禁忌。
-
黄帝内经明堂类成
《黄帝内经明堂类成》为书名。书中将古代《明堂孔穴》一书,以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为纲领,分类加注,其中十二经脉各一卷,奇经八脉合一卷。《黄帝内经明堂类成》是《黄帝明堂经》的一种注本。为7世纪初(唐初)由杨上善注释改编而成。前十二卷论十二经脉腧穴;本书曾经唐太医署规定为学习针灸的主要课本。
-
大生要旨
《大生要旨》为书名。卷1种子,卷2胎前,卷3临盆,卷4产后,卷5保婴。此书流传较广,另有增订或改编本,如《增广大生要旨》、《三科大生合璧》等。卷一纂集有关种子之法,强调“求嗣须充精血兼养气;卷二论述胎前禁忌、受胎保胎之要;卷三述临床产常见诸证及难产救治之法;书中常摘引《达生篇》、《十产论》之文以为佐证。
-
金丝银卷
概述是两种蒸制食品。用香油刷条呈黄色,叫金丝卷;金丝银卷的制作金丝卷色泽金黄,丝细柔软,暄和,味甘香醇;再将剩余的剂头擀成两张薄片,一张铺底,中间放金丝卷,另一张覆盖,将边按严,上笼蒸25分钟即成金丝卷。银丝卷制作方法银丝卷用面粉0.9千克,面肥0.1千克,猪油0.125千克,白糖0.2千克。
-
女科切要
《女科切要》为妇科专著,8卷。清·吴本立(道源)纂辑。作者上采前贤、旁取时论,分门别类,纂辑成书。卷一至卷二论调经及妇科杂病;卷三至卷四论广嗣及妊娠诸疾;卷五论生产及难产救治;所论病疾之脉因证治、理法方药皆约而达、简而精。曹炳章谓其“方全法备、简明切要”,可信。现存初刻本及《中国医学大成》本等。
-
保赤要言
《保赤要言》儿科著作。清·王德森辑。刊于1910年。本书系摘录数种清代儿科著作中的重点内容编辑而成。其中卷一急惊、卷二麻症,系摘自夏鼎《幼科铁镜》;卷三慢惊、卷四痘症,系摘自庄一夔《福幼编》;卷五脐风,摘自廖积性《广生编》;卷七-八小儿便方,均为马炳森所续补。
-
医级
《医级》综合性医书。又名《医级宝鉴》。清·董西园纂。本书摘录历代医著,辨证立方,作为学医入门之阶墀。卷首题《必自集》,总论医理及诊治之法,除综合前人论述外,作者也有阐发:卷一-二伤寒;卷三-五杂病;卷六女科;卷七-九类方;卷十脉诀。卷末题《无问录》,内容总论阴阳、脏腑、四诊八纲、治则等医理和治法。
-
广嗣全诀
《广嗣全诀》为书名。12卷。明·陈文治撰。刊于1587年。卷一种子;卷二至卷三保胎及保产;卷四产后;卷五至卷十论儿科杂病;卷十至卷十二痘疹。全书共200余篇,对于产科及儿科疾病论述较详。
-
医方类聚
《医方类聚》医方著作。卷十三-六十三风寒暑湿及伤寒的证治;卷八十三-一百六十八为身形、脏腑、内科杂病证治及中恶、解毒、虫兽伤等;卷二百○六-二百三十八为妇产诸病证治;全书分类较细,资料丰富,并且大多辑录原文,保存了不少我国明以前失传医书,是一部大型的医学类书,有较高的学术文献和临床参考价值。
-
医述
《医述》医学丛书。清·程文囿辑。刊于1826年。卷一-二《医学溯源》;卷三《伤寒提钩》;卷四《伤寒析疑》;卷五-十二《杂证汇参》;卷十三《女科原旨》;卷十四《幼科集要》、卷十五《痘疹精华》;卷十六《方药备考》。书中引录资料较多,条理清晰,是一部切于实用而又颇具文献价值的参考书。1949年后有排印本。
-
幼科铁镜
《幼科铁镜》为儿科著作。清·夏鼎撰。卷1主要论述小儿科医生应注意的事项和推拿疗法的具体应用;卷2论面部望诊及初生儿疾病;卷3论惊痫诸症;卷4论麻疹、伤寒、疟、痢诸病;本书对儿科的推拿疗法颇为重视,并阐述了作者本人的经验与见解;对于指纹望诊和惊病的各种名目等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建国后有排印本。
-
罗遗编
《罗遗编》为书名。清·陈廷铨撰。成书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本书上、中卷论述经络、腧穴;下卷以症示穴,并有操作说明。卷上论述经络及要穴、针灸禁忌等;卷中为各经俞穴部位及五脏用药;卷下为内外各科疾病的针灸穴位处方。兼论五运六气。内容多辑自有关专著,虽然间附按语,但却无甚发挥。
-
务中药性
《务中药性》为药学著作。清·何本立撰。刊于1845年。作者字务中,故取为书名。本书自《本草纲目》中选出药物约560余种,每种均编成七言歌诀,附加注解说明,并标注音释。首卷为脏腑用药式、引经报使,及十四经脉图、脏腑图、十四动脉图、五脏之俞皆系于背图、内景真传图等图说;卷末为四言脉诀及运气图说部分。
-
朱橚
朱橚为明代医学家。1425)明藩王。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安徽凤阳人。待其长成,召画工写生绘图,并注明可食部位及食用法,汇成《救荒本草》(1406)4卷(后世或厘为8卷、14卷)。另著《普济方》168卷(《四库全书》改编为426卷),取古今方剂汇辑而成。曾主纂《普济方》,其中针灸门占15卷,收载多种明以前针灸著作。
-
伤寒提钩
《伤寒提钩》为《医述》系列丛书的第三卷。清·程文囿辑。本书取“述而不作”之义命名。内容系作者将平素摘录医书的札记分类汇编而成。2《医学溯源》;卷4《伤寒析疑》;12《杂证汇参》;卷13《女科原旨》;卷14《幼科集要》;卷15《痘疹精华》;卷16《方药备考》。书中引录资料较多,条理清晰,是一部切于实用的参考书。
-
伤寒析疑
《伤寒析疑》为《医述》系列丛书之第四卷。清·程文囿辑。本书取“述而不作”之义命名。内容系作者将平素摘录医书的札记分类汇编而成。2《医学溯源》;卷3《伤寒提钩》;12《杂证汇参》;卷13《女科原旨》;卷14《幼科集要》;卷15《痘疹精华》;卷16《方药备考》。书中引录资料较多,条理清晰,是一部切于实用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