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脹

中醫病證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ǔ zāng zhàng

2 英文參考

visceral distensio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五臟脹爲病證名[1]。見《醫鈔類編》卷九。心脹肝脹脾脹肺脹腎脹[1]

4 心脹·五臟脹

心脹爲病證名[2]脹病之一[2]。《黃帝內經靈樞·脹論》:“心脹者,煩心短氣臥不安。”《醫醇賸義·脹》:“心本純陽,寒邪來犯,陰陽相戰,故煩滿短氣臥不安也,治之之法,但須發其神明,推蕩邪氣,使浮雲不能蔽日,自然離照當空,太陽之火不煩補助也,離照湯主之。”

5 肝脹·五臟脹

肝脹爲病證名[3]脹病之一[3]。《黃帝內經靈樞·脹論》:“肝脹者,脅下滿而痛引小腹。”《醫醇賸義·脹》:“寒氣上逆,則兩氣相積,而肝木怒張,脅下乃肝木之本位,痛引小腹,則壅極而決矣。當疏肝化濁,青陽湯主之。”《金匱翼·脹滿諸論》:“肝脹,怒動肝火,逆於中焦,其症口苦,脈弦,脅及小腹脹滿或痛,發則身熱氣逆是也。左金丸。”

6 脾脹·五臟脹

脾脹爲病證名[4]脹病之一[4]。《黃帝內經靈樞·脹論》:“脾者,善噦,四肢煩悗體重不能勝衣,臥不安。”《醫醇賸義·脹》:“脾爲溼土而主四肢寒氣乘之,則土德衰而真陽不運,故善噦而肢體疲重,夜臥不安也。當扶土滲溼,兼解寒邪姜術二仁湯主之。”脾脹又名水脹[4]。《金匱翼·脹滿諸論》:“脾脹溼氣歸脾,壅塞不行,其脈濡,其體重,其便不利,大便溏而不暢……脾土受溼,不能制水,水漬於腸胃而溢於皮膚漉漉有聲,怔忡喘息,即爲水脹是也。”治宜小溫中丸胃苓湯禹餘糧丸等方[4]

7 肺脹·五臟脹

肺脹爲病證名[5]脹病之一[5]。《黃帝內經靈樞·脹論》:“肺脹者,虛滿喘咳。”《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咳而上氣,此爲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醫醇賸義》:“肺爲氣之髒,居於至高,寒氣逆上,肺氣壅塞……故虛滿喘咳,當溫肺降氣,以解寒邪溫肺桂枝湯主之。”

8 腎脹·五臟脹

腎脹爲病證名[6]脹病之一[6]。《黃帝內經靈樞·脹論》:“腎脹者,腹滿引背,央央然腰髀痛。”《醫醇賸義·脹》:“腎本屬水,寒氣乘之,……故腹滿引背,時形困苦,腰髀痛則下元虛寒營血不能流灌也。當溫腎祛寒,溫泉湯主之。”

9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0.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4.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88.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45.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9.
  6.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2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