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脹

中醫病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ān zhàng

2 註解

肝脹   ①病證名。因寒氣上逆傷肝或怒氣傷肝所致脅下少腹脹滿或痛之證。《靈樞·脹論》:“肝脹者,脅下滿而痛引小腹。”《醫醇剩義·脹》:“寒氣上逆,則兩氣相積,而肝木怒張,脅下乃肝木之本位,痛引小腹,則壅極而決矣。當疏肝化濁,青陽湯主之。”《金匱翼·脹滿諸論》:“肝脹,怒動肝火,逆於中焦,其症口苦脈弦,脅及小腹脹滿或痛,發則身熱氣逆是也。”參見脹病條。   ②指目睛無故脫出的怪疾。《增廣驗方新編·目部》:“眼珠無故涌出垂下,大便下血,亦有不便血者,名曰肝脹羌活煎濃湯,乘熱先燻後服,即入。或用羌活燒煙燻之,更妙。”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