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眼果樹皮

中藥材 清熱解毒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ǔ yǎn guǒ shù pí

2 英文參考

axillary choerospondias bark[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五眼果樹皮

五眼果樹皮中藥名,出自《南寧市藥物志》[1]

3.1 來源及產地

漆樹科植物南酸棗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Burtt et Hill的樹皮。分佈湖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福建、浙江。[1]

3.2 性味

酸、澀,涼[1]

3.3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收斂止血。治燒燙傷,濃煎液塗創面;陰囊溼疹牛皮癬,煎水洗;外傷出血,研末敷。[1]

3.4 化學成分

本品含柚皮素、南酸棗苷(choerospondin)[1]

3.5 藥理作用

鞣質抑菌、收斂,亦用以治火燙傷[1]

4 《*辭典》·五眼果樹皮

4.1 出處

《南寧市藥物志》

4.2 拼音名

Wǔ Yǎn Guǒ Shù Pí

4.3 來源

漆樹科植物南酸棗的樹皮。全年可採。

4.4 形態

南酸棗,又名:酸棗、酸醋樹。

落葉喬木,高7~18米。樹幹挺直,樹皮灰褐色,縱裂,枝紫黑色。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具長柄;小葉7~15,對生,斜長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4~10釐米,寬2~4.5釐米,先端長尖或漸尖,基部偏斜,全緣,兩面無毛或下面葉腋有時具叢毛小葉柄長3~5毫米,頂端的一片長10~15毫米。花雜性,異株;雄花和假兩性花淡紫,直徑3~4毫米,成聚傘狀圓錐花序;雌花較大,單生於上部葉腋,具梗;萼杯狀,鈍5裂;花瓣5;雄蕊10,花絲基部與10裂的花盤粘合,在假兩性花中的約與花瓣等長,在雄花中的突出;子房上位,5室,每室有下垂之胚珠1顆,花柱5,分離。漿果橢圓形或卵形,長2~3釐米,寬1.4~2.5釐米,成熟時黃色;核堅硬,近先端有4~5個顯明的眼點。花期3~5月。果期3~10月。

本植物的鮮果或果核(南酸棗)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4.5 生境分佈

常見於疏林中。分佈湖南、湖北、廣東、廣西、雲南、福建、浙江、貴州等地。

4.6 性味

①《陸川本草》:"酸,寒。"

②《南寧市藥物志》:"澀,平。"

4.7 功能主治

瘡瘍湯火傷陰囊溼疹

①《陸川本草》:"殺蟲去腐。治瘡瘍潰爛,繡球風及疳疔。’

②《南寧市藥物志》:"清熱解毒。治湯火傷,瘡毒。"

4.8 用法用量

外用:煎水洗;或煅灰、熬膏塗敷。

4.9 臨牀應用

①治療燒傷

有保護創面、防治感染、制止疼痛、減少滲出等作用,從而能較好地控制敗血症休克,促使創面癒合。用法:㈠五眼果樹皮內皮)二斤,加水5000毫升,煎4~5小時後去渣,濃縮成500毫升,加入防腐劑,高壓消毒備用;也可將藥液進一步濃縮製成油紗布使用。對早期創面,按一般常規清洗消毒後塗以藥液,暴露創面,不久即可自行乾燥結癡。每日塗1~2次。亦可用油紗布均勻地緊貼於創面上,再用紗布棉墊加壓包紮。如創面感染,痂下有膿液者,應及時去掉痂皮,重新清洗塗藥;使用油紗布時,宜採用半暴露療法。㈡五眼果樹皮8份,幹梔子2份,搗碎混合後浸泡於60%酒精內48~72小時,過濾去渣。用時須將浸出液煮沸直至呈稀膠狀(約爲原液1/3),冷卻後均勻塗於創面;創面感染者,須將膿痂清除後塗藥。此外,也可用五眼果樹皮熬成半流浸膏後和入等量植物油調勻塗創面,或研成粉末撒於患處。據臨牀觀察,一般輕度燒傷經10~14天可獲得痂下癒合,中度、重度燒傷也可在2~3周內痊癒。由於塗藥後創面很快形成一層乾燥的棕褐色薄膜,因而能保護創面,起到了"人造皮膚"的作用;但這對觀察創面情況也帶來一定困難,如創面滲液較多時,又易導致痂下積膿。此外,對創面疼痛等問題尚有待進一步解決。

②治療細菌性痢疾

酸棗樹皮去掉表層粗糙部分,晾乾。4兩爲1劑,水煎兩次,混合濃縮成100毫升。口服每次50~100毫升,一日2次;或行保留灌腸,一次50~100毫升,每天1~2次。重者口服灌腸並用。觀察60例(急性52例,慢性8例),均治癒腹痛、膿血便消失,便次每日1~2次,大便成形,大便常規鏡檢陰性或膿細胞0~2個/高倍,乙狀結腸鏡檢腸象陰性治癒日數平均4.12天,最短1天,最長15天。據觀察,單獨口服不如並用灌腸者奏效快、療效高。慢性菌痢臨牀症狀雖易消失,但腸象轉爲陰性較爲緩慢,故宜口服灌腸並用。

4.10 摘錄

《*辭典》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