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楊梅

中藥學 殺蟲 中藥材 解毒 清熱利溼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uǐ yáng méi

2 英文參考

wood avens[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throat roo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din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Japanese avens herb[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hinleaf adina stem and leaf[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水楊梅

水楊梅中藥名,出自《植物名實圖考[1]

3.1 別名

水石榴水楊柳小葉團花[1]

3.2 來源及產地

茜草科植物水楊梅Adina rubella (Sieb. et Zucc.) Hance的莖葉或花果序[1]分佈長江以南各地及臺灣[1]

3.3 性味

苦、涼[1]

3.4 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殺蟲解毒[1]

①治肺熱咳嗽細菌性痢疾腸炎黃疸型肝炎,白帶[1]。煎服:莖葉,15~30g;花果序,9~15g[1]

②治皮膚溼疹滴蟲性陰道炎,稻田皮炎[1]。莖葉煎水洗;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熱癤腫毒[1]。葉或花搗敷[1]

3.5 化學成分

球狀花果序含熊果酸齊墩果酸β-谷甾醇[1]。莖皮含鞣質[1]

3.6 藥理作用

本品可抗菌解痙抑制腹瀉抑制宮頸癌細胞[1]

4 全國中草藥彙編》·水楊梅

4.1 拼音名

Shuǐ Yánɡ Méi

4.2 別名

水石榴小葉團花、白消木、魚串鰓

4.3 來源

茜草科水楊梅屬植物水楊梅Adina rubella Hance,以根、莖皮、葉、花及果實入藥。6~8月採花;9~11月採果實;根、莖皮,全年可採;夏、秋採葉,曬乾或鮮用。

4.4 性味

苦、澀,涼。

4.5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根:感冒發熱腮腺炎,咽喉腫痛風溼疼痛。花、果:細菌性痢疾急性胃腸炎陰道滴蟲病。葉、莖皮:跌打損傷骨折,癤腫,創傷出血皮膚溼疹

4.6 用法用量

根:0.5~1兩;花、果3~5錢;葉、莖皮外用適量。

4.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5 《*辭典》·水楊梅

5.1 出處

植物名實圖考

5.2 拼音名

Shuǐ Yánɡ Méi

5.3 別名

水楊柳(《植物名實圖考》),小葉水團花、水畢雞、串魚木(《廣西中獸醫藥植》),水金口、小葉水楊梅(《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水石榴、水泡木(《廣西中草藥》),水晶、水金鈴(《浙江民間常用草藥》),魚串鰓、穿魚串、繡球柳、繡球花、釘木樹、小葉楊柳、楊柳渣子,沙金子(《中醫雜誌》(6):32,1966)。

5.4 來源

茜草科植物水楊梅的莖葉或花果序。春、秋季採莖葉,10月前後採果序,曬乾

5.5 形態

落葉小灌木,高1~1.5米。枝細長,具赤褐色微毛,老枝無毛。葉對生,紙質,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5~4釐米,寬8~12毫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全緣,上面無毛,下面側脈稍有白色柔毛,近無柄;托葉細小,早落。頭狀花序單一,腋生或頂生,徑0.5~1.5釐米,花序梗長2~5釐米,微具柔毛;花萼筒短,裂片5;花冠管狀,長約5毫米,紫紅色,裂片5,外面被微毛;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細長,超出花冠長約1倍。蒴果長卵狀楔形,長約3毫米,室間開裂。種子多數,細小,長橢圓形,兩端有翅。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水楊梅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5.6 生境分佈

生於溪邊、河邊、沙灘等溼潤的地方。分佈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5.7 性味

《廣西中草藥》:"味淡,性子,無毒。"

5.8 功能主治

高熱瀉痢牙痛溼疹外傷出血

①《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治風火牙痛痢疾皮膚溼疹。"

②治發燒和水瀉。(《中醫雜誌》(6):32,1966)

5.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煎水含漱。外用:搗敷。

5.10 附方

①治菌痢,腸炎:㈠水楊梅全草一兩,水煎,當茶飲。㈡水楊梅花果序五錢,水煎(或滾開水沖泡一刻鐘,去渣),每天服三次。(《全展選編·傳染病》)

②治風火牙痛:㈠水楊梅二兩,水煎,日含漱數次。㈡水楊梅葉適量,食鹽少許,共搗爛,塞蟲牙孔內。(《廣西中草藥》)

③治皮膚溼疹水楊梅全草三角泡、螞蚱勒、苦地膽各適量,水煎洗患處。(《廣西中草藥》)

④治外傷出血:鮮水楊梅葉或花,搗爛外敷。(《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5.11 臨牀應用

治療菌痢及腸炎:主要用於急性病人,據666例觀察,治癒率達89.2%。絕大部分病例於3日內見效,平均服藥6.5天。對使用其它抗痢藥不敏感的病例,本藥亦具療效。曾追訪部分病例,複發率低於2.4%。對慢性菌痢及急、慢性非特異性腸炎,也有效果。用法:取全草1兩,水煎,當茶飲;或用花果序(乾鮮均可),幹品5錢,煎沸或用沸水泡15分鐘後去渣飲用;或用片劑,成人1.5~2.0克,日服3次。對某些口服困難或慢性病例,可用全草2兩的煎劑加200毫升溫水行保留灌腸,每日1~2次。如製成注射劑使用,亦具同樣療效。實驗證明,本藥浸出液對痢疾桿菌在10%濃度即顯抗菌作用

此外,用水楊梅內服或外用(沖洗或製成栓劑),對陰道滴蟲病亦有較好療效。

5.12 摘錄

《*辭典》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