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聖濟總錄》卷十六方之守中丸
3.1 別名
3.2 處方
人蔘、白朮、菊花、枸杞子、山藥各二兩,茯苓十兩,麥門冬三兩,生地黃(絞取汁)二十斤。
白茯苓(去黑皮)300克 麥門冬(去心,焙)90克 白朮 人蔘 甘菊花(擇去梗)山芋 枸杞子各60克 生地黃10千克(絞取汁)
3.3 製法
前七味爲細末,先用地黃汁加酥、白蜜各三兩同煎,拌炒諸藥末,候幹再入白蜜搗爲丸,梧桐子大。
上八味,先將生地黃汁置於銀器內,入酥90克、白蜜90克同煎,掠去汁上金花令盡,煎至3升左右,再將餘七味搗羅爲末,入地黃汁中拌炒,至幹爲度,入白蜜同搗,杵丸如梧桐子大。
3.4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十六方之守中丸主治頭眩腦轉,目系急,忽然倒僕。
3.5 用法用量
每服五十丸,空腹溫酒送下。
每服50丸,空腹或食後用清酒送下。
3.6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六
4 《瘍醫大全》卷二十八方之守中丸
4.1 組成
防風、胡黃連、陳皮、黃芩、天麻、升麻、梔子、荊芥、苦蔘、連翹各一兩,牛蒡子、當歸、胡麻仁、皁角、白蒺藜、蔓荊子各三兩,羌活、獨活各一兩五錢,甘草、硃砂、白芷各五錢,乳香、沒藥、麝香、冰片各二錢,牛黃一錢。
4.2 製法
上藥爲細末,米糊爲丸
4.3 用法用量
每服三錢,鹽湯送下。
4.4 功能主治
5 《解圍元數》卷三引張守中方之守中丸
5.1 組成
防風2兩,荊芥2兩,苦蔘2兩,連翹2兩,當歸3兩,胡麻3兩,牙皁3兩,蔓荊子3兩,蒺藜3兩,牛蒡子3兩,白芷5錢,甘草5錢,硃砂5錢,羌活1兩5錢,獨活1兩5錢,陳皮1兩,黃芩1兩,胡黃連1兩,山梔1兩,升麻1兩,天麻1兩,乳香3錢,沒藥3錢,牛黃1錢,麝香3分,冰片3分。
5.2 功能主治
《解圍元數》卷三引張守中方之守中丸主治大麻風之雁來風、鼓槌風、核桃風。紫雲風及水風。
5.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鹽湯送下。
5.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米糊爲丸。
6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