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轉胎頭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手術名稱

手轉胎頭術

3 分類

產科/產科手術

4 ICD編碼

73.5101

5 概述

手轉胎頭術是徒手糾正胎方位,爲處理頭位難產的重要手術,與產鉗或胎頭吸引器旋轉胎頭方位相比,手轉胎頭術更爲安全、有效,容易掌握(圖11.2.3-1)。

6 適應

手轉胎頭術適用於:

1.因持續性枕橫位或枕後位,產程停滯2h以上,陰道檢查宮口開大6~9cm,或初產婦第二產程超過1.5h,經產婦宮口開全超過1h者。

2.因產母合併心臟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剖宮產史或胎兒窘迫,需行產鉗或胎頭吸引器縮短第二產程,而胎方位爲枕橫位或枕後位者。

7 禁忌症

1.骨盆狹窄或明確頭盆不稱者。

3.前置胎盤胎盤早剝離者。

4.子宮病理收縮環或子宮先兆破裂者。

5.重度胎兒窘迫者。

8 術前準備

1.注意監測胎心,必要時吸氧。

2.消毒外陰,導尿。

3.陰道檢查 要由外向裏進行檢查,首先看外陰發育良好與否,有否炎症瘢痕水腫以及組織彈性如何,而後瞭解宮口大小及宮頸組織質地,有否水腫,同時瞭解先露骨質部分的高低和胎方位情況,還要明確產瘤大小顱骨重疊情況及盆腔是否夠大,以利判斷頭盆是否相稱。檢查判斷胎方位有2種:

觸摸胎頭骨縫法:將右手沿骶凹進入陰道,用示指及中指觸摸胎頭骨縫(圖11.2.3-2),如骨縫呈“十”字形,則爲大囟門部位。如骨縫呈“人”字形,則爲小囟門部位。要注意,當臨產時間長,胎頭明顯塑形、水腫時,骨縫不易查清,需認真體會,正確判斷

觸摸胎耳法:術者用右手伸入陰道較高位,以示指及中指觸摸及撥動胎兒耳廓(圖11.2.3-3),耳廓邊緣所在方向,即枕骨之所在。因胎兒耳廓柔軟,要摸清耳輪耳孔耳根,辨認才能無誤。

檢查胎頭與骨盆關係時,須特別注意臨產時間長,致胎頭塑形、水腫,在陰道口可見到較多的胎兒頭皮,常被誤認爲胎頭已深入骨盆,實際上胎頭雙頂徑仍在坐骨棘水平以上,或爲單頂入盆,骶骨凹處空虛,腹部檢查可觸到胎頭大徑,此爲明顯頭盆不稱之表現,應認真識別。

4.檢查胎膜完整者,應行人工破膜術

5.已靜滴縮宮素,宮縮較強時,應減慢滴數,使子宮放鬆,便於旋轉胎頭。

6.準備搶救新生兒窒息藥物及用品。

9 麻醉體位

一般不需麻醉,必要時可行陰部神經阻滯麻醉。取膀胱截石位

10 手術步驟

1.旋轉胎頭 以枕左後位爲例,術者右手手心朝上,四指放在胎頭的後側面,拇指放在胎頭的前側面,握住胎頭(圖11.2.3-4),輕輕上推至骨盆腔最大平面,使胎頭鬆動後,緩緩向逆時針方向旋轉180°(圖11.2.3-5),使胎頭前額超過產婦骶骨岬,呈枕右前位即可停止旋轉,並繼續輕握胎頭,待有宮縮時引導胎頭下降,入盆,相繼取出右手,等待自然分娩,如需立即用產鉗或胎頭吸引器結束分娩,亦可將胎頭向逆時針方向旋轉135°即可。

如爲枕右後位,術者右手掌心朝下,四指放在胎頭的前側面,拇指在胎頭的後側面,將胎頭向順時針方向旋轉180°,使胎頭額骨超過產母骶骨岬,呈枕左前位即可。

如爲枕橫位,可按枕後位同樣手法,向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各旋轉135°,將枕左橫位轉爲枕右前,或枕右橫位轉爲枕左前(圖11.2.3-6)。

此外,術者一手在陰道內旋轉胎頭時,另一手可在腹壁外,恥骨聯合上方,幫助胎頭旋轉。亦可由助手在臺下,立於產婦側方,雙手放在產婦腹壁上幫助胎肩及胎背向前旋轉(圖11.2.3-7),均有利於糾正胎方位

產婦骶骨岬較突,胎頭前額不能超過骶骨岬,有轉回原位趨勢時,術者則以右手繼續握住胎頭,待宮縮時,引胎頭下降。如需上產鉗,則不必取出右手,即行產鉗術。按順序放左、右葉產鉗,鎖釦合攏後開始牽引,協助胎兒娩出。

2.胎方位轉正後,可加強宮縮,促進胎頭下降,等待自然分娩,或胎頭吸引器,產鉗助娩。

11 中注意要點

1.操作前必需略抬高牀尾,操作中胎頭不能上推過高,以防止羊水排出過多或臍帶脫垂

2.在宮縮間隙期方能旋轉胎頭。

3.如爲枕後位,應旋轉180°,如爲枕橫位,應旋轉135°,使胎兒額部越過產母骶骨岬,可以有效的防止胎頭轉回原位。若立即上產鉗,旋轉45°或90°亦可。

4.胎頭轉正後,應同時用右手示指及中指水腫的宮頸前脣上推,宮口即迅速開全。

5.有輕度胎兒窘迫時,必須糾正胎心後再手轉胎頭,以防轉後胎兒窘迫加重。

6.重度妊高徵羊水過少巨大胎兒及高張型宮縮乏力行手轉胎頭時,應謹慎小心,如遇困難,應立即停止旋轉。

7.手轉胎頭失敗2次以上,則停止操作,改用剖宮產或枕後位產鉗,不宜用胎頭吸引器再進行旋轉,以防止顱內損傷或再次旋轉失敗,延誤搶救時機。

8.嚴密觀察胎心,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9.在旋轉胎頭時,如發現臍帶位於胎頭側方,應立即停止操作,並搖高牀尾,幫助臍帶回縮,並改用其他方式,立即結束分娩

12 術後處理

手轉胎頭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新生兒出生後立即維生素K112mg肌內注射一次。

2.必要時預防感染

13 併發症

13.1 1.胎兒窘迫

轉胎頭時,因刺激迷走神經,可產生一過性胎心減慢,但停止操作後可自行恢復正常,不致發生胎兒窘迫。若轉前曾有胎兒窘迫,轉後胎心持續加速或減速,應停止旋轉,吸氧,並及時結束分娩

13.2 2.臍帶脫垂

手轉胎頭術安全、有效,一般不致發生臍帶脫垂。如因將胎頭上推過高,羊水排出多,發生臍帶脫垂時,應迅速抬高牀尾,並輕輕托住胎頭,防止臍帶受壓,同時立即結束分娩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