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足症

骨與創傷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íng zú zhèng

2 英文參考

flat foot

3 疾病分類

骨與創傷

4 疾病概述

平足症是指足內側縱弓平坦,負重力線不正常,出現疲乏或疼痛症狀的足扁平畸形

5 疾病描述

平足症是指先天性或姿態性導致足弓低平,足部軟組織松馳,跟骨外翻等畸形

6 症狀體徵

平足症早期症狀爲踝關節前內側疼痛,長時站立或步行加重,休息減輕,疼痛關節外民腫脹,以足舟骨結節處爲甚步履艱難,雙足跟腱呈八字形。白粉染紙及足印檢查證明,足印縱弓空缺部分消失,蹠中部變寬,有時是跟部亦變寬,X線檢查足弓消失,跟骨縱軸與距骨縱軸角大,12歲以後顯示骨橋形成。

7 疾病病因

平足症病因先天性及後天性等因素所致,後天性因素:

(1)雙足長期負重站立,體重增加,長途跋涉過度疲勞,維持足弓肌肉韌帶關節囊及腱膜等軟組織逐漸衰弱,足弓逐漸低平。

(2)長期有病臥牀,缺乏鍛鍊,肌萎縮,張力減弱,負重時足弓下陷

(3)穿鞋不當,鞋跟過高,長期體重前移,跟骨向前下傾斜,足縱弓遭到破壞。

(4)足部骨病類風溼性關節炎骨關節結核等。

(5)脊髓灰質炎後遺平足症

先天平足症病因素有:

(1)足副舟骨、足舟骨結節過大,脛後肌附着處軟弱。

(2)第2骨較短,其他蹠骨承受重力過多,促使足弓扁平。

(3)足跗骨間軟骨性或纖維性聯合,常見有跟距、跟骨跗骨間等聯合均可導致平足症

8 病理生理

平足症是根據軟組織的病理改變程度不同,分爲易變性即姿態性平足症。僵臥性即痙攣性平足症。往往合併腓骨肌痙攣,易變性平足症比較常見,軟組織雖然松馳,但仍保持一定彈性,負重時足扁平,除去承受重力,足部可立即恢復正常,長期治療效果滿意,僵硬性平足症多數由於骨聯合(包括軟骨性及纖維性聯合)所致,手法不易扳正,足跗關節間蹠面突出,足弓消失,跟骨外翻,雙側跟腱呈八字形,距骨頭內移,呈半脫位,距骨內側突出,有時合併腓骨長,短及第3腓骨肌痙攣。 嚴重的先天平足症,距骨極度下垂,縱軸幾乎與脛骨縱軸平行,足舟骨位於距骨頭上。足前部背伸,跟轂關節外側皮膚松馳,形成皺褶懸掛足外側。

9 診斷檢查

根據典型的臨牀表現診斷。

10 治療方案

以預防爲主,對發育尚未完全的兒童注意營養,避免長時間站立,對於易變性平足症,治療方法

(1)功能鍛鍊,如用足蹠行走,屈蹠運動,提踵外旋運動。

(2)矯形鞋或矯形鞋墊:要求鞋底跟部及弓腰要窄,鞋幫要緊,鞋底腰部內側半墊高2—3mm,目的爲恢復內縱弓,托起距骨頭,鞋跟內側本延長至足舟骨,並較外側半加厚3—6mm,鞋墊可用鋁鋼、塑料或人造革製成,要求與矯形鞋相同。 對先天平足症(即痙攣性),功能鍛鍊及矯形鞋不易奏效,首先全麻下手扳法矯正石膏固定,待腓骨肌松馳後,切除骨聯合(骨橋),矯正畸形手法改正失敗或畸形嚴重者,可作三關節融合。

11 預後及預防

發育尚未完全的兒童注意營養,避免長時間站立。

12 特別提示

1、本病重在預防,而治療的目的則是針對站立和行走的改善。有遺傳傾向或經常站立工作者,要常用足底外緣着地練習行走,避免足部長期處於一種姿勢,防止疲勞。

2、早期採用體療法也能奏效,用足趾行走,也可做屈趾運動。

3、可穿用平足鞋墊或平足矯形鞋,將鞋跟內側墊高,使負重線向外移,以此預防和減輕腳的疲勞。常用的方法是在足跟內側楔形墊高(0.3~0.5cm),目的是使後腳內翻。

4、可以在足縱弓墊以氈、皮革或橡膠等支持墊(0.9cm)。如果畸形嚴重或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可採用各種外科手術治療。

5、理療、按摩、加強足內、外肌鍛鍊,穿用平足矯形鞋或平足鞋墊矯正

13 相關出處

外科學第五版

治療平足症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