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積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pí jī wán

2 處方

蓬莪術90克 京三棱60克 良姜15克(上三藥用米醋600毫升,於瓷瓶內煮幹,乘熱切碎,焙)青皮(去白)30克 南木香15克 不蛀皁角3大錠(燒存性百草霜

3 製法

上藥爲末。用川巴豆15克,去殼研如泥,漸入藥末,研和得所,麪糊爲丸,如麻子大。

4 功能主治

治飲食停滯,腹脹痛悶,嘔惡吞酸大便祕結者。

5 用法用量

每服5丸,加至10丸,用橘皮湯送下。

6 摘錄

仁齋直指》卷十五

7 嬰童百問》卷八

7.1 方名

脾積丸

7.2 組成

山楂子(青者多用)、香附子、烏藥紫金皮砂仁甘草等分

7.3 主治

疳證

7.4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米飲送下,大人小兒皆可服。

7.5 製備方法

上爲末,山楂子生用,搗碎成末,米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8 聖濟總錄》卷七十一

8.1 方名

脾積丸

8.2 組成

陳倉米1合(醋浸淘過),青橘皮50片(醋浸軟,去白),巴豆五10枚(去皮,麻絲系定,3味同炒幹,去巴豆不用,入後藥),石棱1分,雞爪三棱1分,蓬莪術3枚(炮、銼),京三棱1分(炮,銼),檳榔2枚(銼)。

8.3 主治

脾積痞氣。身黃口乾,胸膈滿悶,肌瘦減食,或時壯熱

8.4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粥飲調下;一半作散,每服1錢匕。

8.5 製備方法

上爲末,取一半面糊爲丸,如綠豆大。

9 《活人心統》卷一

9.1 方名

脾積丸

9.2 組成

丁香半兩,木香(不見火)半兩,巴豆(去殼)半兩,高良薑米醋煮)半兩,蓬術3兩,荊三棱2兩,青皮1兩,皁角。

9.3 主治

食積,心腹膨脹作痛,口吐酸水,嘔吐小腸氣,婦人血氣刺痛

9.4 用法用量

每服10-20丸,脾積氣,陳皮湯送下;口吐痠水,淡薑湯送下;嘔吐藿香甘草湯送下;小腸氣,炒茴香酒送下;婦人血氣刺痛,淡醋湯送下。

9.5 製備方法

上入百草霜3匙,同研爲末,面爲丸,如麻子大。

9.6 附註

方中皁角用量原缺。

10 《直指》卷十五

10.1 方名

脾積丸

10.2 別名

莪術脾積丸

10.3 組成

蓬莪術3兩,京三棱2兩,良姜半兩(以上用米醋1升,於瓷瓶內煮幹,乘熱切碎、焙),青皮(去白)1兩,南木香半兩,不蛀皁角3大挺燒存性),百草霜(深村鍋底者佳)3匙。

10.4 主治

飲食停滯,腹脹痛悶,嘔惡吞酸大便祕結

10.5 用法用量

每服5丸,加至10丸,以橘皮湯送下。

10.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用川巴豆半兩,只去殼,研如泥,漸入藥末,研和得所,麪糊爲丸,如麻子大。

10.7 附註

莪術脾積丸(《醫統》卷六十九)。

11 《醫統》卷三十五

11.1 方名

脾積丸

11.2 組成

青皮3錢,陳皮3錢,三棱3錢,莪術(煨)3錢,香附子(炒)2錢,肉果2錢,山楂2錢,丁香2錢,砂仁2錢,檳榔2錢,薑黃2錢,厚朴(炒)2錢,黃連3錢,木香1錢半,檀香2錢,麥芽2錢,蓽茇1錢,白豆蔻1錢。

11.3 主治

食積作瀉。

11.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溫水送下。

11.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溶蠟爲丸,如綠豆大。

12 《濟生》卷四

12.1 方名

脾積丸

12.2 組成

陳倉米半升(用巴豆7粒,去殼同米炒令赤色,去巴豆不用)。

12.3 主治

食積茶積,飲食減少,面黃腹痛

12.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後淡薑湯送下。

12.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好醋和爲丸,如豌豆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