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口邊草

中藥材 解毒 清熱利溼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ǐng kǒu biān cǎo

2 英文參考

rough brake herb[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井口邊草

井口邊草中藥名,出自《本草拾遺》,爲《植物名實圖考》記載的鳳尾草之別名[1]

3.1 別名

背陰草、金雞尾、雞腳草、井口邊草鳳尾蕨[2]

3.2 來源及產地

鳳尾蕨科植物鳳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的全草或根。分佈華東、中南及河北、陝西、甘肅、四川、貴州等地。[2]

3.3 性味歸經

淡、微苦,涼。入肝、腎、大腸經[2]

3.4 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涼血解毒[2]

1.治溼熱痢泄瀉黃疸淋濁帶下鼻衄吐血尿血便血崩漏感冒發熱咽喉腫痛,乳腺炎。煎服:9~18g。[2]

2.治腮腺炎,疔瘡溼疹,鮮品搗爛敷;蕁麻疹鳳尾草適量,食鹽少許,水煎洗。[2]

3.5 化學成分

全草含多種蕨素(Pterosin)及其衍生物芹菜素-7-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又含鞣質、甾醇、氨基酸、酚性成分等。[2]

3.6 藥理作用

煎劑在體外試驗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抑制作用[2]

4 《*辭典》·井口邊草

4.1 出處

《雲南中草藥

4.2 拼音名

Jǐnɡ Kǒu Biān Cǎo

4.3 別名

鳳尾草(《滇南本草》),黑枸杞(《雲南中草藥》)。

4.4 來源

爲風尾蕨科植物亮鳳尾蕨全草。全年可採,洗淨曬乾

4.5 形態

常綠多年生草本根莖較短,橫生,密生線狀披針形鱗片,暗棕色。葉叢生,1~2回羽狀分裂,長30~60釐米,革質光滑,葉柄草綠色,長約30釐米,稍彎曲,末端深棕色,表面粗糙,僅基部生有鱗片;營養裂片長線形,較孢子葉爲寬,可達1.2釐米,邊緣有鋸齒;孢子葉裂片長線形,稍革質,寬4.5~6毫米,有鋸齒,主脈於背面突出,細脈橫生,時有分叉;孢子囊羣沿下面葉緣着生,部分葉緣稍反捲;囊羣蓋狹條形,膜質,孢子棕黃色。

4.6 生境分佈

生於竹林邊、河谷、石縫和山林溼地分佈西南地區。

4.7 性味

①《滇南本草》:"辛,無毒。"

②《雲南中草藥》:"淡微苦,寒。"

4.8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利尿。治痢疾腸炎小便淋痛,癰瘡癤腫,骨折

①《滇南本草》:"治跌打損傷筋斷骨碎,敷患處;脫肛囟門即入,隨後換藥。"

②《雲南中草藥》:"消炎止痢,舒筋接骨。治慢性肝炎,痢疾腰背痛骨折。"

③《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消炎利尿,活絡止痛。治痢疾腸炎,肝炎,咽喉炎,泌尿系炎症,癰瘡癤腫,風溼,跌打疼痛。"

4.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4.10 摘錄

《*辭典》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59.

用到中藥井口邊草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