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山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éng shān wán

2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恆山丸

2.1 處方

恆山 知母 甘草 大黃各18克 麻黃24克

2.2 製法

上藥五味,研爲細末,煉蜜和爲丸,如梧桐子大。

2.3 功能主治

截瘧。治溫瘧寒熱往來,脈浮大者。

2.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每日二次,食前服。未見效者,可適當增加用量。

2.5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

3 《千金》卷十:恆山丸

3.1 處方

恆山3兩,甘草半兩,知母1兩,鱉甲1兩。

3.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3 功能主治

脾熱爲瘧,或渴或不渴,熱氣內傷不泄,令人病寒腹中痛,腸中鳴,汗出。

3.4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外臺》引作“常山丸”。

3.5 注意

忌生蔥、生菜海藻菘菜人莧等。

3.6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五臟之瘧,皆在於經。其主治之用,總以恆山蜀漆爲破的之金鞞;其熱在於肝,令人顏色蒼蒼,又須烏梅鱉甲引以收耗散之陰;熱在於脾,令人腹痛腸鳴,又須甘草爲引以滋燥竭之土。

3.7 摘錄

《千金》卷十

4 《千金》卷十一:恆山丸

4.1 處方

恆山1兩半,蜀漆1兩半,白薇1兩半,桂心1兩半,鮀甲1兩半,白朮1兩半,附子1兩半,鱉甲1兩半,(庶蟲)蟲1兩半,貝齒1兩半,蜚虻6銖。

4.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

脅下邪氣積聚往來寒熱溫瘧

4.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米汁送服,1日3次。

4.5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此沉寒固結,雖用恆山蜀漆、二甲、(庶蟲)、虻、貝齒削堅破瘀之劑,不得附、桂辛溫,無以動之;白薇功專開泄(日玉)氣,力除寒熱洗洗,發作有時;白朮生能逐溼散血,並助諸藥破積之力也。

4.6 摘錄

《千金》卷十一

5 《聖惠》卷五十二:恆山丸

5.1 處方

恆山半兩,野狸頭骨1分,虎頭骨1分,猢猻頭骨1分,天靈蓋1分,綠豆(末)3分,臭黃1分(細研),安息香2分,硃砂1分(細研),雌黃1分(細研),砒霜3分,乳香1分,阿魏1分,白芥子2分。

5.2 製法

上藥並生爲末,用軟飯和搗三二百杵,爲丸如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

寒瘧陽虛陰盛內外俱寒,四肢顫掉。

5.4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幼幼新書》引作“常山丸”。

5.5 注意

有娠婦人及小兒不得服。忌食熱物。

5.6 摘錄

《聖惠》卷五十二

6 《聖惠》卷八十四:恆山丸

6.1 處方

恆山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麝香半兩(錢)(細研)。

6.2 製法

上爲末,研入麝香令勻,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6.3 功能主治

小兒瘧疾,發時壯熱憎寒,面色青黃,飲食不下。

6.4 用法用量

每臨發前以暖水送下2丸,3歲以下即服1丸。

6.5 摘錄

《聖惠》卷八十四

7 醫心方》卷十四引《深師方》:恆山丸

7.1 處方

大黃1兩(一方2兩),附子1兩(炮),恆山3兩,龍骨1兩。

7.2 製法

上藥治下篩,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7.3 功能主治

諸瘧。

7.4 用法用量

平旦服7丸,未發中間復服7丸,臨發服7丸。若不斷,至後日復發,更服如此法。

7.5 摘錄

醫心方》卷十四引《深師方》

8 方出《聖惠》卷五十二,名見《普濟方》卷一九九

8.1 方名

恆山丸

8.2 組成

恆山1兩(銼),桃仁60枚(湯浸,去皮尖雙仁,別搗爲膏),豉1合(炒幹)。

8.3 主治

山瘴瘧

8.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以桃符湯送下,欲發時又服30丸。

8.5 製備方法

上爲末,以雞子白生用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