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石膏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uì zhī shí gāo tāng 。

2 方出《千金》卷九,名見《活人書》卷十七

2.1 方名

桂枝石膏湯。

2.2 組成

桂枝2兩,黃芩2兩,甘草2兩,升麻3兩,葛根3兩,生薑3兩,芍藥6兩,石膏8兩,梔子2-7枚。

2.3 主治

傷寒忽發腫,或著四肢,或在胸背,虛腫浮如吹狀,亦著頭面脣口頸項,劇者偏著腳脛外如軸大而不痛不赤,著四肢者乃硬不遂,與五香麻黃湯不愈,陽氣猶在經絡,未入臟腑,脈勢仍數者。

2.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2升7合,分2次服,相去十里久。若前2服訖,即得汗後,服即停;不得汗,更進1服,得汗即止。不得汗者,明日去梔子,加麻黃2兩,足水2升,再依方服。

2.5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傷寒身發浮腫,服五香麻黃,脈數不除,陽邪猶在經絡,故於桂枝湯中除去大棗之滯膈,加升麻葛根透表石膏梔子化熱黃芩專散在表之標熱也。倘服之不應,更進1服,仍不得汗,恐升、葛、桂枝力綿,不能勝芩、梔、石膏之過涼,於中裁去梔子,易入麻黃,便合大料桂枝二越婢一湯之法,以服前藥,身腫尚未全愈,故大棗終非所宜,升、葛尚不可缺也。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