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

中醫學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ān yìng huà fù shuǐ

2 英文參考

ascites due to cirrhosis

3 註解

4 概述

肝硬化腹水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進行性瀰漫性肝病。在我國主要由病毒性肝炎引起。西醫對本病的研究較早,但在治療方面仍屬一個難題,一般採用護肝、利尿腹腔穿刺放液術、手術治療等,療效尚不滿意。

肝硬化腹水中醫的“鼓脹”或“單腹脹”範疇。早在《內經》中即有鼓脹證狀和治療的記載。《靈樞·水脹》曰:“鼓脹何如?岐伯曰: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色蒼黃,腹筋起,此其候也。”並提到用雞矢醴及針刺治療。《金匱要略》中論述更具體。如肝水症狀:“其腹大,不能自轉側,肋下腹痛,時時津液微生,小便續通。”金元醫家對鼓脹病因病機各有所主。如劉河間在《病機十九條》中提到“皆屬於熱”;李東垣在《蘭寶祕藏》中則指出“皆由脾胃之氣虛弱”所致;朱丹溪則認爲是“溼熱相生清濁相混,隧道壅塞”之故。至明清時期,對本病的研究不僅對症狀、鑑別診斷有更深入的認識,而且在治療方面也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如明代李梃醫學入門》中認爲:“治脹必補中行溼,兼以消積,更斷鹽醬。”張景嶽則提出了“治脹當辨虛實”的方法。歷代醫家的大量理論和實踐爲後世研究本病提供了深厚的基礎。

近代中醫對本病的研究是從50年代開始的,最早的臨牀文章見於1955年。1959年即有中醫辨治的大樣本觀察資料出現。自此以後,本病的中醫中藥治療日益引起重視。中醫治療肝硬化腹水,從50~90年代,據110篇文獻資料統計,累計病例達5386例。通過臨牀探索和大量的臨牀經驗的反覆積累,證實中醫中藥在消除腹水,改善肝功能,促進肝臟質地變軟等方面,均有明顯的效果。目前中醫或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療效大多在80%以上。

近年來,在取得較滿意療效的基礎上,又開展了一些實驗研究。如證實肝硬化虛證血清鋅、銅、鐵含量密切相關,因而在肝硬化的治療中,虛證患者應多選用些含鋅量高的中藥,爲本病的辨證用藥提供了客觀依據。

5 病因病機

根據歷代醫家論述和現代認識,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所傷,飲食不節,嗜酒無度,感染黃疸積聚失治及感染血吸蟲等。其病位在肝,但根據中醫五臟相關理論,大多數醫家認爲其發病機理與肝、脾、腎三髒功能障礙,導致氣滯血瘀、水停積於腹內而成。現將病機歸納分述如下:

氣滯溼阻 多因五志過極飲食所傷,肝脾不和,升降失司,濁氣充塞;或肝失條達,經氣痹阻,氣壅溼阻;或氣滯中滿,脾胃運化失職,致水溼停留,積久不化,痞塞中焦而成本病。

溼熱蘊結 嗜酒過度,飲食不節,滋生溼熱。脾胃損傷,積久體阻 衰,脾虛則運化失職,酒溼與熱毒蘊滯不行;或睥不健運,升降失常清濁相混,隧道壅塞,鬱而化熱,熱留爲溼,溼熱壅結而成本病。

瘀血阻滯 黃疸積聚失治,溼熱蘊積肝膽,治療不當,日久溼熱傷脾,水溼停滯,肝失疏泄,氣血瘀阻而成本病。

脾腎陽虛 感染血吸蟲等,治療不及時,內傷肝牌,脈絡瘀阻,清濁不分;或飲食不節脾陽虛衰。脾敗則不能制水,水溼氾濫,損傷腎陽腎陽不足則氣化不利而成本病;慢性肝病日久,內傷肝睥,累及腎臟,腎與膀胱相爲表裏腎虛氣化不利,水濁血瘀壅結而成本病。

肝腎陰虛 飲食失節,損傷脾胃;或房勞過度,損傷腎陰,致元氣虧虛,清濁相混,氣道壅塞;或病久不愈,肝脾兩傷,累及腎陰,以致水氣停留不化,瘀血不行;或攻下逐水太過,傷津耗液,以致肝腎陰虛

一般來說,早期多屬肝脾的氣滯血瘀腹水形成則多屬氣溼凝滯,阻於肝脾之脈絡,形成本虛標實末期多累及腎,而又有脾腎陽虛和肝腎陰虛之別,或兩者並見。

6 辨證分型

綜合各家經驗,現歸納爲以下五型:

1.氣滯溼阻 此證爲本病初起。腹大脹滿,脅肋脹痛納呆食少,食後腹脹噯氣無力,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腹脹按之不堅,脅下痞塊。苔白膩,脈弦緩。

2.溼熱蘊結 此證爲水溼內蓄而熱化。腹大堅滿拒按,脘腹撐脹,煩熱口渴,目膚發黃小便黃赤短少,大便祕結,不欲飲食,嗜臥舌紅苔黃糙,脈弦數。

3.瘀血阻滯 此證屬實脹之重症。腹大堅滿,腹壁青筋暴露,脅腹攻痛,面色黧黑或脣色青紫,頸部胸部可見蜘蛛痣,肝掌,小便不利大便色黑。舌紫紅,有瘀斑,脈細澀。

4.脾腎陽虛 此證爲寒水內蓄。腹大脹滿,人暮爲甚,納呆食少,精神疲乏,面色萎黃不澤,形寒肢冷,小便清而短少。舌質淡紫胖,脈沉細。

5.肝腎陰虛 此證多因久病瘀熱,傷津耗液,病重之症。腹大堅滿,甚則青筋暴露,脅脹刺痛形體消瘦面色黧黑口脣青紫,肌膚不澤,心煩口乾,齒鼻衄血,小便短少,大便祕結舌質紅絳,少苔,脈弦細而數。

7 治療

7.1 療效標準

治癒腹水黃疸完全消失,症狀消失或基本消失,肝脾明顯回縮變軟或穩定不變,肝功能恢復正常,體力恢復,可從事一般工作,停藥後半年以上未復發者。

顯效:腹水黃疸消退,主要症狀消失,體力明顯恢復,肝脾穩定不變,肝功能明顯改善者;或已達臨牀治癒標準而於半年內復發者。

有效:腹水黃疸明顯消退症狀、肝功能均有改善者。

無效:治療半月後症狀、體徵、肝功能均無改善,或進一步惡化或死亡者。

7.2 分型治療

(1)氣滯溼阻

治法疏肝理氣燥溼健脾

處方柴胡6克,陳皮6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枳殼10克,香附10克,蒼朮10克,厚朴10克,甘草6克。

加減:腹脹尿少甚加萊菔子沉香車前子通草;腹硬滿,口乾便祕山梔茵陳大黃金錢草;脅下脹痛甚加青皮佛手香櫞;脅下刺痛丹蔘薑黃三七

用法:1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上方共治療80例,治癒28例,顯效13例,有效29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爲87.5%。

常用成方柴胡疏肝湯、平胃散

(2)溼熱蘊結

治法清熱利溼,攻下逐水

處方茵陳30克,桂枝10克,茯苓12克,白朮12克,豬苓30克,澤瀉15克,鬱金12克,枳殼12克,防己10克,大黃10克。

加減:熱毒熾盛減白朮,加大青葉板藍根虎杖蒲公英車前草大腹撐脹加枳實沉香萊菔子小便不利玉米鬚商陸、陳葫蘆蟋蟀粉;神志模糊者,先服清營湯,加安宮牛黃丸

用法:1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上方共治療102例,治癒14例,顯效28例,有效26例,無效34例,總有效率爲66.7%。

常用成方茵陳蒿湯茵陳五苓散消化丹、清營湯

(3)瘀血阻滯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逐水

處方丹蔘30克,當歸12克,紅花5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赤芍20克,穿山甲10克,牡蠣30克,白朮10克,青陳皮各10克,澤瀉15克。

加減:脅下症塊刺痛薑黃莪術三七地鱉蟲小便不利豬苓商陸形體消瘦乏力太子參黃芪吐血便血,上方停用,改用仙鶴草地榆炭、生地炭、紫珠草、茅根大小薊草、三七蒲黃等。

用法:1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上方共治療67例,顯效32例,有效2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爲89.5%。

常用成方桃紅四物湯化瘀湯人蔘鱉甲煎丸

(4)脾腎陽虛

治法健脾溫腎化氣行水

處方黨蔘30克,生黃芪30克,白朮12克,乾薑5克,附子10克,肉桂5克,茯苓12克,澤瀉15克,豬苓30克,山萸肉10克,劉寄奴12克,鬼箭羽12克,甘草6克。

加減:小便短少,下肢浮腫濟生腎氣丸腰痠,怕冷加鹿角膠仙靈脾

用法:1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上方共治療106例,治癒8例,顯效30例,有效37例,無效31例,總有效率爲70.8%。

常用成方附子理中湯五苓散濟生腎氣丸附桂八味丸

(5)肝腎陰虛

治法:滋腎養肝,涼血化瘀。

處方沙蔘15克,麥冬20克,生地30克,當歸15克,枸杞子20克,川楝子10克,鱉甲10克,牡蠣30克,黨蔘30克,三棱1O克,莪術10克,赤芍12克,雞內金10克,枳殼10克。

加減:內熱口乾舌絳少津加石斛花粉午後潮熱銀柴胡地骨皮龜版小便短赤加豬苓茅根通草;齒鼻衄血加水牛角茜草炭、丹皮仙鶴草

用法:1日l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上方共治療137例,治癒7例,顯效26例,有效39例,無效65例,總有效率爲52.6%。

常用成方一貫煎杞菊地黃丸

7.3 專方治療

(1)消症丸

組成:?蟲、炮山甲各100克,水蛭75克,大黃5O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水泛爲丸,每次服5克,每日2至3次,2個月爲一療程。

療效:上方共治療40例,治癒Ⅲ例,顯效13例,有效12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爲90%。

(2)黃芪丹蔘黃精丸

組成:黃芪丹蔘各20~30克,黃精雞內金板藍根連翹敗醬草各15~20克,白朮茯苓鬱金當歸女貞子各12~15克,紫河車2~5克。

用法:每1日劑,水煎服,或研爲細末,煉蜜爲丸,每丸9克,每次1丸,每日3次。

療效:上方共治療105例,治癒45例,顯效31例,有效19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爲90.5%。

(3)益氣化積解毒湯

組成:黃芪丹蔘各20~30克,白朮茯苓鬱金當歸、生地各12~15克,澤蘭葉、雞內金板藍根敗醬草黃精各15~20克,紫河車4~10克。

用法:上藥除紫河車外,水煎,分2次服;紫河車研末裝人空心膠囊中,每次另服2~5克,亦爲每日2次。

療效:上方共治療96例,治癒40例,顯效28例,有效19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爲90.6%。

(4)腹水

組成:益母草60克,茅根3O克,蒼朮30克,白朮30克,牛膝30克,防己45克,山藥15克,陳葫蘆30克。

用法:水煎飯前服用,1日3次。

療效:上方共治療20例,腹水全部消失1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爲95%。

7.4 中醫經驗

姜春華醫案

曾××,男,46歲。初診日期:1978年12月30日。患者肝硬化病史6年,1977年底覺腹脹。西醫診斷爲肝硬化腹水。兩次住院,先用利水藥,繼則放腹水。現症見腹大如箕,臍眼突出,青筋暴露畏寒肢冷,頭頸胸臂等處有蜘蛛痣,低熱口渴欲飲,飲後更脹,便祕,尿少而赤,舌苔黃糙膩,舌質淡胖,脈弦沉。實驗室檢查:鋅濁度20單位,麝濁度20.6單位,總蛋白6.3克%,白蛋白1.65克%,球蛋白4.65克%,Y球蛋白25%。腹圍106釐米。此係脾陽虛衰,水溼困聚於中,隧絡阻塞,瘀熱與水互壅。欲攻其壅,恐元陽暴脫;峻補其虛,慮難緩標急。治惟溫陽通泄一法,攻補兼施標本同治

處方紅參6克(另煎代茶),黃芪60克,白朮30克,炮附片9克,乾薑3克,陳葫蘆30克,生大黃9克,大腹皮子各30克,枳實9克,蟲筍30克,廑蟲9克,澤瀉15克,赤芍12克,茯苓皮15克,茅根30克。

服藥7劑,小便量從每天500毫升增至1500毫升,大便日瀉3次,腹脹頓松,腹水漸退,知飢能食。又服7劑,大便每日2次。小便正常,腹圍減至8O釐米,諸症好轉,改用補中益氣活血法調理。肝功能複查:鋅濁度8單位,麝濁度10單位,總蛋白6.3克%,白蛋白4克%,球蛋白2.3克%。y球蛋白20%93年後隨防,情況良好。

按:此例肝硬化腹水脾陽虛憊,中氣內衰,這是病理的一方面;而瘀熱壅結與水溼互阻,這是病理的另一方面。姜老綜合體與病的相反病理,採用溫扶脾陽,大補元氣與清熱泄水,活血化瘀同用,將人蔘附子黃芪、幹萋、白朮大黃、瘙蟲、蟲筍赤芍茅根配伍寒熱同爐,補瀉兼施,取效卓著。這是取仲景寒熱補瀉並用之法而治現代錯雜之病,古爲今用,證明中醫的理論能經得起實踐檢驗

7.5 用藥規律

從110篇臨牀報道中,篩選出49首治療本病的自擬方,其用藥達112味,現把用藥頻度在100例以上者列表如下:

應用頻度(例)

報道文獻(篇)

藥   物

≥1000

26~29


501~1000

11~21

赤芍黃芪當歸澤瀉丹蔘黨蔘陳皮白芍、萸肉、生地。

201~500

5~13


101~200

4~8

從上表可知,用藥頻度最高者爲健脾益氣化溼利水;其次爲活血補氣養陰柔肝;再次爲清熱利溼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健脾溫腎,消滯開胃,滋腎養肝,涼血化瘀。由此可見,治療本病當分標本,急則治其標,化溼利水,活血逐水爲主;緩則治其本,健脾溫腎益氣養陰爲主。從整體上看,則又着重在後者,符合本病的臨牀特點。醫者關鍵在於權衡二者之間的辨證關係而選用攻補兩法。此用藥之規律與臨牀治療基本吻合

7.6 其他療法

(1)鍼灸

取穴主穴三陰交曲池肝俞脾俞中脘章門足三裏配穴心悸失眠內關神門;尿少加陰陵泉關元;納差加胃俞腹水腎俞水分三陰交

操作:每次選主穴3~4個,配穴隨症加取。背部穴針刺得氣,輕刺激,施補法,1分鐘即去針。腹部穴用平補平瀉法留針15~20分鐘。四肢穴用中等度刺激,施平補平瀉法2分鐘,留針20~25分鐘。隔日1次,15次爲一療程。

療效:上法共治療50例,治癒23例,顯效8例,有效10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爲82%。

(2)單方驗方

①五四丸

組成:大棗桃仁黑豆白礬、陳面無鹼饅頭各四兩。

用法:將黑豆蒸熟,大棗去核白礬研細,將五味藥共搗成泥爲丸,每丸9克。每次1丸,每日3次,21口爲一療程。

療效:上藥治療8例早期肝硬化,近期療效滿意。

②人王冬蟲夏草菌絲製劑

組成:人工培養冬蟲夏草菌絲。

用法:裝於膠囊中,每次2~3克,每日3次,3月爲一療程。

療效:上法治療肝硬化腹水17例,其中腹水消失12例,減少5例,全部有效。

蔥白合劑

組成:新鮮蔥白10根,芒硝10克。

用法:上藥共搗成泥,外敷於臍部,上蓋塑料薄膜及紗布,用橡皮膏固定,每日一換。

療效:上法治療40例,腹脹消失,尿量明顯增加14例,自覺症狀減輕,尿量增加26例,全部有效。

山辣

組成:新鮮山辣全草或根。

用法:上藥搗爛敷於肝或脾區面積5×5cm2,厚度1cm,上蓋薄膜塑料,用膠布固定。敷藥時間10~12小時,見局部皮膚發紅起泡即除去。待水泡大至一定程度,常規消毒後,穿刺放液,創面塗龍膽紫,以防感染,15天后可敷第二次。

療效:上法觀察50例,治癒24例,顯效2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爲94%。

7.7 其他措施

一般措施:適當休息,限制鈉鹽攝入,注意補充蛋白質糖及脂肪飲食。

宜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配用腹腔穿刺放液術,放液速度宜慢,每次放液量不超過3000毫升。

手術治療:門靜脈高壓顯著而肝功能代償尚好時,可行脾切除術,以糾正脾功能亢進

治療肝硬化腹水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