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平肝潛陽

中醫治法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ī yīn píng gān qián yáng

2 註解

滋陰平肝潛陽是一種治療陰虛肝陽上擾的方法肝陰虛腎陰虛均能發生肝陽上擾,出現頭痛眩暈耳鳴耳聾、性急易怒、面部烘熱、口燥咽乾虛煩不眠、舌質紅、脈細數弦等。鍼灸常選太沖復溜太溪三陰交風池百會等穴,補瀉兼施[1]

滋陰平肝潛陽治法之一。指治療陰虛肝陽上擾的方法肝陰虛腎陰虛均能發生肝陽上擾,出現頭痛眩暈耳鳴耳聾、性急易怒、面部烘熱、口燥咽乾虛煩不眠,舌質紅,脈細弦數等症。滋肝腎之陰,用熟地、枸杞山茱萸女貞子旱蓮草等;平肝可用鉤藤菊花天麻殭蠶等;潛陽可用牡蠣石決明磁石等。

3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91.

有滋陰平肝潛陽作用的穴位

查看更多

有滋陰平肝潛陽作用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