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根七

中藥材 益陰清熱 止血 中醫學 強心利尿 中藥中毒 清熱解毒 活血調經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ú gēn qī

2 英文參考

Chinese tupistra rhizom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ensateleaf tupistra rhizom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百合科植物開口箭根莖·《中醫大辭典》·竹根七

竹根七中藥名,出自《陝西中草藥[1]

3.1 別名

竹節七竹根參牛尾七[1]

3.2 來源及產地

百合科植物開口箭Tupistra chinensis Bak.的根莖[1]分佈我國中南、西南地區及陝西等地[1]

3.3 性味

甘、微苦,寒,有毒[1]

3.4 功能主治

益陰清熱,活血調經[1]

①治勞熱咳嗽白喉月經不調[1]。內服:煎湯,1.5~3g;研末沖服,0.6~1g[1]

②治風溼痹痛,癰癤腫毒,跌打損傷[1]。煎服並搗敷[1]

3.5 使用注意

孕婦忌服[1]。內服過量,可致中毒,出現頭痛眩暈噁心嘔吐等症[1]。服藥時忌食醋及酸味食物[1]

3.6 化學成分

本品含強心苷爲萬年青[1]。還含3-表羅斯考皁苷元、25 (27)-螺甾烯四醇、開口箭皁苷元等[1]

4 百合科植物萬年青根莖·《中醫大辭典》·竹根七

竹根七中藥名,出自清·陳士鐸本草新編》[1]

4.1 別名

竹根七、鐵扁擔、白河車[2]

4.2 來源及產地

百合科植物萬年青Rohdea japonica Roth的根莖[2]分佈華東、中南、西南地區[2]

4.3 性味

苦、微甘,寒,有小毒[2]

4.4 功能主治

功在強心利尿清熱解毒止血[2]

1.治風溼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白喉白喉引起的心肌炎咽喉腫痛流行性腮腺炎細菌性痢疾疔瘡走黃嘔血咯血崩漏[2]。內服:煎湯,3~6g(鮮品9~15g);或搗汁服[2]

2.治跌打損傷蛇咬傷,癰癤腫毒,燒燙傷[2]。鮮品搗敷[2]

4.5 化學成分

本品含強心苷萬年青苷A、B、C,還含畢平多苷元的糖苷和少量的洋地黃毒苷元等[2]

4.6 藥理作用

洋地黃樣強心作用[2]。其強度比爲:萬年青苷A>B>C;口服效率較差[2]。有刺激性,能引起噁心嘔吐腹瀉;大量則出現期前收縮及完全性傳導阻滯[2]。皮下注射可使局部皮膚發紅、發炎[2]萬年青苷對血管、胃腸及子宮平滑肌興奮作用[2]萬年青可抗蛇毒、抗菌[2]

5 百合科植物開口箭根莖·《*辭典》·竹根七

5.1 出處

《陝西中草藥

5.2 拼音名

Zhú Gēn Qī

5.3 別名

竹根參竹節七牛尾七(《陝西中草藥》)。

5.4 來源

百合科植物開口箭根莖。全年可採.除去鬚根及葉,取根莖曬乾

5.5 形態

開口箭,又名:開喉箭萬年青

多年生常綠草本根莖圓柱形,節明顯。葉基生,無柄,披針形或廣披針形,長20~50釐米,寬4~7釐米,先端鈍,全緣,一般下部的葉較短,中部的葉特長,老時深綠色。花莖自葉間抽出,花密集成穗狀花序,具葉狀總苞1片;每花具小苞片1枚,三角形或圓形,白色,花幾無柄;花被淺黃白色,裂片6,圓形,下部連合成盤狀;雄蕊6,花絲極短,花葯2室,縱裂,內向,橢圓形,白色,花粉紅色;雌蕊1,柱頭3淺裂,子房上位。漿果紅色,徑約7毫米;種子1顆,圓形,黑色。花期5~6月。果期翌年2~3月。

5.6 生境分佈

生於深谷林下近流水處。分佈我國中部及西南部。產於陝西、四川。

5.7 性狀

根莖圓柱形,略扭曲,長10~15釐米,徑約1釐米,節明顯,略膨大,節處有芽及膜質鱗片狀葉,節間短。表面黃棕色或黃綠色,有皺紋。斷面淡黃白色,細顆粒狀。氣無,味苦澀。

5.8 性味

《陝西中草藥》:"味甘微苦,性寒。"

5.9 功能主治

滋陰瀉火,活血調經。治勞熱咳嗽風溼痹痛,月經不調跌打損傷

①《陝西中草藥》:"除風溼清熱瀉火,鎮痛止血調經活血,滋陰補虛。治風溼性關節炎,腰腿疼痛跌打損傷,勞傷,月經不調骨蒸勞熱。"

②《成都中草藥》:"益氣活血,清肺,解毒。"

5.10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研粉沖服,0.5~1錢;或浸酒。外用:搗敷。

5.11 附方

①治骨蒸勞熱,腰腿疼痛竹根七長春七硃砂七各五錢,牛膝木瓜各三錢,芋兒七伸筋草各二錢,夏枯草一兩,白酒一斤。泡酒服。每次一酒盅。(《陝西中草藥》)

②治虛勞咳嗽牛尾七豬心肺服。(《成都中草藥》)

③治蛇、犬傷:牛尾七根莖或葉搗敷。(《成都中草藥》)

5.12 摘錄

《*辭典》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30.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