癮疹·胃腸溼熱證

中醫證名 癮疹 中醫學 中醫皮膚科學 中醫外科學 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ǐn zhěn ·wèi cháng shī rè zhèng

2 英文參考

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in stomach and intestin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癮疹·胃腸溼熱證(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in stomach and intestine)是指胃腸溼熱,蘊於肌膚,以風團片大、色紅、瘙癢劇烈,發疹的同時伴脘腹疼痛噁心嘔吐神疲納呆大便祕結泄瀉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滑數爲常見症的癮疹證候[1]

6 方藥治療

癮疹·胃腸溼熱證可用茵陳蒿湯加減治療。

1、主方:茵陳蒿湯張仲景傷寒論》合升降散楊璿傷寒溫疫條辨》)

加減處方:綿茵陳15克,大黃12克(後下),山梔子防風各12克,殭蠶蟬蛻各9克,魚腥草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劑。大便泄瀉者,去大黃,可加春砂仁6克(後下)。脘腹脹痛或噁心嘔吐者,加枳殼12克、厚朴9克(後下)。

2、中成藥防風通聖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溫開水送服。

7 關於癮疹

癮疹(hidden rashes;urticaria[2])爲病名[3]。又稱風㾦㿔㾦㿔,俗稱風疹塊鬼飯疙瘩(《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是指皮膚出現紅色或蒼白色風團,瘙癢時隱時現爲主要表現的過敏性皮膚病[3][3]。以皮膚上出現瘙癢性風團,發無定處,驟起驟退,消退後不留任何痕跡爲臨牀特徵。一年四季均可發病,老幼都可罹患,約有15%~20%的人一生中發生過本病。臨牀上可分爲急性和慢性,急性者驟發速愈,慢性者可反覆發作。

醫宗金鑑外科心法要訣》:“此證俗名鬼飯疙瘩,由汗出受風,或露臥乘涼,風邪多中表虛之人。初起皮膚作癢,次發扁疙瘩,形如豆辦,堆累成片,日癢甚者,宜服秦艽牛蒂湯,夜癢重者,宜當歸飲子服之。”

癮疹相當於西醫的蕁麻疹[3]

詳見癮疹條。

8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57.

治療癮疹·胃腸溼熱證的穴位

查看更多

治療癮疹·胃腸溼熱證的方劑

查看更多

癮疹·胃腸溼熱證相關藥物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