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溫疫條辨

傷寒著作 清代 中醫學 書籍 古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āng hán wēn yì tiáo biàn

2 註解

傷寒溫疫條辨》爲書名[1]。簡稱《寒溫條辨》[1]。六卷[1]。清·楊濬撰於1784年[1]。自《內經》:“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和《難經》“傷寒有五”以來,傷寒溫病便易於混淆。作者有鑑於此,遂採集諸家學說予以詳辨。作者鑑於傷寒溫病易於混淆,遂採集諸家學說予以詳辨[1]。卷1列述傷寒溫病的脈證、病因治法等多方面內容;卷2~3辨析傷寒溫病各種病證;卷4~5醫方辨,計正方180首,附方34首[1]。卷6本草辨,述藥物188種[1]。本書選摘《溫疫論》、《傷寒辨證》中論述尤多,但又有所補充發揮,並創用升降散方劑,在同類書中有其影響[1]。現存乾隆本等20多種清刻本,多種石印本。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54.

全本在線閱讀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