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茶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uě chá

2 全國中草藥彙編》:雪茶

2.1 拼音名

Xuě Chá

2.2 別名

太白茶、蛔樣地衣

2.3 來源

地衣類地茶科地茶屬植物雪地茶Thamnolia vermicularis (Ach.)Asahina,以葉狀體入藥。四季可採,去雜質,曬乾

2.4 性味

微苦,涼。

2.5 功能主治

清熱,安神。用於中暑,心中煩熱陰虛潮熱肺熱咳嗽神經衰弱高血壓病

2.6 用法用量

3~4錢,水煎服或泡茶飲。

2.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雪茶

3.1 出處

出自 《本草綱目拾遺》:雪茶,出滇南,色白,久則色微黃,以盞烹瀹,清香迥勝。形似蓮心,但作玉芽色耳。按雪茶出雲南永善縣,其地山高積雪,入夏不消,雪中生者,本非茶類,乃天生一種草芽。土人採得炒焙,以其似茶,故名,其色白,故曰雪茶。茶片皆作筒子,如蜜筒菊蕊瓣樣。此茶大能暖胃。若患癆損及失血過多之人,腹胃必寒,最忌食茶,惟此茶不忌。烹瀹食之,入腹溫暖,味亦苦例秀美,較他茶更厚。

3.2 拼音名

Xuě Chá

3.3 別名

蛔樣地衣太白茶、高山白茶、石白茶、太白針

3.4 來源

藥材基源:爲地茶科植物地或雪地茶的地衣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Thamnolia vermicularis(Sw.)Ach.[Lichen vermicularis Sw.]2.

採收和儲藏:積雪融化後採收,拔起全株,除去基部苔蘚狀物及雜草,曬乾

3.5 形態

1.白色或灰白色,處置變黃紅色,單一或有稀少分枝,先端漸尖,伸直或微彎曲,蛔蟲樣。被子器側生。

2.稠密叢生,分枝單一或頂端略分叉,彎曲至扭曲,頂端尖銳,呈針或鉤狀,基部污黑色,逐漸腐爛。表面乳白色或灰白色,無光澤,久置不變色;光滑,有時有淺凹陷、縱裂紋或小穿孔。末見子實體

3.6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高寒山地。

2.生於高寒山地草叢中或石上。

資源分佈:1.分佈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陝西、新疆、安徽、湖北、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2.分佈於東北及內蒙古、陝西、甘肅、新疆、臺灣、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3.7 性狀

性狀鑑別 本品呈圓管形,長2-7cm,直徑2-4mm,稍彎曲,兩端漸細,有少數分枝。表面灰白色或灰綠白色。質輕泡易折斷;斷面呈空心管狀,內管壁白色或淡綠色。氣微,味微苦。以條勻、色白、無雜質者爲佳。

3.8 化學成份

地衣體含雪茶素(vermicularin),雪茶酸(thamnolic acid),磷片酸(spuamatic acid),羊角衣酸(baeomy-cesic acid),另含D-阿糖醇(D-arabiton)和甘露醇(manni-tol).

3.9 性味

甘;苦;淡;性涼;

3.10 歸經

肺;胃;心;肝經

3.11 功能主治

清熱生津;醒腦安神。主中暑心煩口渴肺熱咳嗽陰虛潮熱癲癇失眠,目疾。

3.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泡茶。

3.13 附方

治神經衰弱: 太白茶、鹿銜草各三錢,羊角參二錢。黃酒爲引,水煎服。②治癲癇狂躁: 太白茶、硃砂七各三錢,水煎服。須久服。③治高血壓太白茶、羊角參、小暈雞頭各五錢,水煎服。(選方出《陝西中草藥》)

3.14 各家論述

1.《綱目拾遺》:治胃氣積痛,療痢。

2.《中藥形性經驗鑑別法》:清熱,解煩悶。

3.《四川中藥志》:清熱醒腦。治口乾舌燥,眼昏頭悶,精神疲倦。

4.《陝西中草藥》:清熱解渴,安神養心,明目。治心中煩熱虛勞骨蒸肺炎咳嗽癲癇狂躁,神經衰弱目澀中暑高血壓

3.15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