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斯氏針交叉融合術

手術 骨科手術 關節融合術 膝關節融合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ī guān jíe sī shì zhēn jiāo chā róng hé shù

2 英文參考

arthrodesis of knee joint with cross steinmann’s pin

4 別名

knee arthrodesis with cross steinmann's pin

5 分類

骨科/關節融合術/膝關節融合術

6 ICD編碼

81.2202

7 概述

膝關節融合術後造成下蹲、騎自行車、乘坐交通工具、大小便等生活不便。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膝關節鏡檢查膝關置換術的發展,膝關節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除關節結核神經性關節病等不適合關節置換外,現已很少將膝關節融合作爲初期手術。

膝關節融合方法較多,融合成功率高達80%~98%。Brittain、Key及Putti等單純植骨方法穩定性不夠,骨性癒合慢,需長期石膏外固定。Charnley倡導加壓固定,使脛骨股骨截骨面緊密接觸,提高了骨性融合率。Lucas和Murray用兩塊不鏽鋼板內固定,加強了穩定性,縮短了石膏固定和臥牀時間。陸裕樸用斯氏針交叉固定,操作簡便。這些方法的改進,雖各不相同,但有時使用一種術式可借用另一術式的優點,互相交錯進行。

U形切口顯露比橫切口好,適用於膝關節結核病竈清除和交叉針作關節融合術。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15.6.2-1,3.15.6.2-2)。

8 適應

膝關節斯氏針交叉融合術適用於:

1.膝關節結核關節軟骨和骨質均有破壞。兒童宜延遲到骺線閉合再做融合。

2.類風溼關節炎,軟骨面已破壞,長期劇痛,喪失勞動能力,下肢其他關節正常的中青年病人。

3.化膿性關節炎關節畸形的年青病人。

4.膝關節成形失敗者。

5.股骨下端、脛骨上端良性腫瘤切除,不能重建關節功能者。

6.脊髓灰質炎後遺症膝關節不穩者。

9 禁忌症

1.同側髖關節或對側膝關節已做融合。

2.用其他手術能保留關節或改善功能者,如膝內外翻畸形的老年骨性關節炎脛骨截骨術糾正畸形後,能獲得明顯效果者。

3.適合關節置換老年人

4.屈膝>15°非功能強直疼痛者。

5.12歲以下的兒童

10 術前準備

1.膝屈曲攣縮畸形靠術中過多切除骨質糾正,會造成肢體縮短,術前宜用螺旋撐開器或牽引逐漸糾正。注意糾正過快可引起腓總神經麻痹

2.有結核竇道者,爭取竇道閉合再融合比較安全。

3.有化膿性感染史,術前用廣譜抗生素,防止靜止的感染復發。

4.配血300~600ml。

11 手術步驟

11.1 1.切口和顯露

股骨內髁向遠側繞髕骨下緣至股骨外髁,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深筋膜。切斷髕韌帶及兩側關節囊,向近側翻轉髕骨和關節囊,切斷膝交叉韌帶關節即顯露清楚(圖3.15.6.2-3)。

11.2 2.病竈清除

清除全部滑膜及病變組織沖洗切口。用骨刀切除上下關節軟骨面,露出脛骨股骨松質骨端,形成兩個平面,對合上下松質骨端達到滿意接觸。

11.3 3.交叉針固定

爲準確操作,將膝關節彎屈70°~80°,在脛骨結節平面,由脛骨內外側各穿1枚4mm斯氏針,均由脛骨截面中部露出(圖3.15.6.2-4)。伸直膝關節對合骨端,保持伸膝170°旋轉中位,繼續打入斯氏針,使從股骨髁上穿透對側皮質交叉固定(圖3.15.6.2-5,3.15.6.2-6)。

11.4 4.縫合切口

沖洗切口,放鬆止血帶,嚴密止血。骨端間隙充填松質骨塊,縫合髕韌帶切口各層組織。用斯氏針剪貼皮剪斷針尾.針儘量剪短使退入皮下,即上單側髖“人”字石膏固定。石膏硬固後,從大腿中部至足劈開並切除2cm,便於鬆解。

12 術後處理

膝關節斯氏針交叉融合術術後切口腫脹,石膏過緊時應及時撐開鬆解減壓。2周石膏開窗拆線,6周改長腿石膏管形,8周拄拐下地負重。一般固定3~4個月,直至X線攝片證實骨性癒合。骨性融合牢固後,局麻下用小切口將斯氏針取出。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