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針

鍼灸誤傷 鍼灸學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uàn zhēn

2 註解

斷針又稱折針,是指針體折斷在人體內。多因針具質量欠佳,針身針根損傷剝蝕,進針前失於檢查,針刺時將針身全部刺入腧穴行鍼強力提插捻轉,使肌肉猛烈收縮;留針患者隨意變更體位,或彎針滯針未能進行及時正確處理等原因所造成。《鍼灸聚英》卷三:“按《黃帝內經素問》雲:‘針耀而勻’,示人臨牀當檢視其針,令光耀滑澤,勻直而無曲損也。能守此訓,自不致折矣。”提出若能術前做好針具的檢修和施術時加以應有的注意,是可避免斷針的。若一旦發生,醫生應保持鎮靜,囑患者勿移動體位。若斷針殘端顯露體外,可用鑷子鑷去。若斷端與皮膚相平或稍陷於內者,可用食、中二指擠壓針孔兩旁,使殘端外露,然後用手或鑷子除去。若斷針完全陷入深層,當在X線下定位,手術取出。[1]

3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4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