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腸旋轉不良的手術

小腸的手術 小兒外科手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ān tiān xìng cháng xuán zhuǎn bú liáng de shǒu shù

2 英文參考

operations of congenital malrotation of intestine

4 別名

operations of congenital intestinal malrotation

5 分類

小兒外科/小腸的手術

6 ICD編碼

46.8001

7 概述

先天性腸旋轉不良是一種較常見的畸形,且多數(約3/4)在新生兒期出現臨牀症狀,少數在較大的兒童發現,也有在成人才出現症狀的報道。還有部分病例終生並無症狀發生

先天性腸旋轉不良是指胚胎期的中腸發育異常,即中腸未能完成以腸繫膜動脈爲軸心的正常旋轉,因而造成的病理改變。不瞭解其發生和病理,常使外科醫生在手術中茫然無所措,甚而採取不必要的或錯誤的處理。胚胎正常發育到6~10周,消化管生長速度超過腹腔容積,中腸大部分由臍孔突出,在臍帶基部,形成暫時性生理性臍疝。而後腹腔逐漸增大,外突之中腸回納入腹腔,同時開始正常的旋轉。中腸的末段,即盲腸、升結腸及近段橫結腸,從左下腹按逆時針方向以腸繫膜動脈爲軸,經該動脈之前,向右旋轉,最後盲腸達到正常位置右髂凹爲止;與此同時十二指腸第3、4段由右向左經腸繫膜動脈後方旋轉,達到正常的十二指腸空腸曲附着處,隨之形成由左上至右下斜行附着於後腹壁的小腸系膜(圖12.8.2-1,12.8.2-2)。當前述的中腸旋轉過程中止於任何階段,均爲腸旋轉不良,並由於解剖位置的異常造成各種病理改變,主要有:

1.十二指腸梗阻  盲腸停留在右上腹或中上腹部,盲腸與右側後腹壁間的膜狀腹膜索帶(Ladd’s bands)或盲腸本身壓迫十二指腸造成梗阻(圖12.8.2-3,12.8.2-4)。

2.小腸扭轉  小腸系膜根部僅是腸繫膜動脈周圍很小的附着點,易於發生順時針方向的小腸系膜扭轉,造成小腸不同程度的扭轉、梗阻、絞窄甚而壞死。嚴重的扭轉可達2~3周。輕度扭轉,時而復位,可表現爲發作性嘔吐(圖12.8.2-5)。

小腸扭轉十二指腸梗阻可單獨或並存。

3.僅少數病例由於中腸反向旋轉形成盲腸腸繫膜動脈十二指腸的後方受壓梗阻。

4.本畸形病兒約有25%同時伴有十二指腸閉鎖或狹窄、環狀胰腺先天性膈疝迴腸遠端憩室肛門直腸或泌尿系畸形

8 適應

有臨牀症狀,經檢查確診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後當及時手術治療。

9 術前準備

1.完全性腸梗阻或疑有腸絞窄者,應儘快手術,伴有嚴重脫水病兒,可給靜脈輸液積極準備3~6h再手術。

2.不全性腸梗阻病兒常伴有慢性脫水營養不良,可經靜脈途徑糾正,改善其一般狀況,及時手術而不需要急診手術。

3.術前放置鼻胃管減壓。

10 麻醉體位

麻醉條件好時以氣管內插管全麻最好;硬脊膜外阻滯或局麻也可採用。平臥體位

11 手術步驟

1.切口  臍上橫切口或右上經腹直肌切口(圖12.8.2-6)。

2.中腸扭轉復位  開腹後,檢查小腸,如有扭轉存在,可見腸色改變及排列異常,即應將全部小腸移至切口外,注意附着很窄的腸繫膜根部順時針方向扭轉,將全部小腸託在手中輕輕按逆時針方向旋轉,直至系膜扭轉完全復位,腸管顏色很快恢復。如疑有腸管壞死,可用溫熱生理鹽水紗布敷蓋小腸觀察(圖12.8.2-7)。

3.膜狀索帶鬆解  盲腸可位於右上腹或中上腹,其與右側腹壁間有膜狀索帶,十二指腸第2、3部在索帶後面受壓梗阻(圖12.8.2-8A)。用剪刀將索帶全部剪斷,使盲腸完全遊離,同時十二指腸受壓解除(圖12.8.2-8B)。

4.盲腸遊離後將其向左牽開,檢查其後方的空腸,如有粘連亦予鬆解(圖12.8.2-9)。

5.將盲腸結腸置於左側腹腔,小腸納入右側腹腔,此時可見十二指腸降部與水平部伸直向下與空腸連接,已無“C”形結構(圖12.8.2-10)。各腸管無須固定。

6.逐層縫合腹壁切口

12 中注意要點

1.手術者須瞭解本病的病理,手術的目的和正確方法,切忌盲目操作,使病變複雜化。

2.膜狀索帶鬆解須徹底,應以十二指腸壓迫解除及盲腸完全遊離能推至左側腹爲準。

3.注意有無其他畸形並存。如因其他疾病剖腹,術中發現並有腸旋轉不良畸形而臨牀無梗阻者,可不做上述處理,但要詳細記錄並告知家長。

13 術後處理

手術後留置鼻胃管減壓,靜脈補液至腸蠕動恢復開始進食。

14 併發症

1.盲腸膜狀索帶鬆解不徹底,遺有十二指腸梗阻。

2.個別病兒腸扭轉復位後再度扭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