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痧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ū shā

2 英文參考

sha disease with blackish complex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eruptive disease with purplish rashe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烏痧(sha disease with blackish complexion[1])爲病證名[2]痧證之一[2]。是指感受時疫穢濁之氣,以滿身脹痛,面目黧黑等爲常見症的痧證[2]

4 烏痧症狀

雜病源流犀燭·痧脹源流》:“烏痧,滿身脹痛,面目黧黑。身有黑斑,毒在臟腑氣滯血凝,以致疼痛難忍。”

《七十二種痧症救治法·烏痧》:“此症有二,俱系預先感冒風邪,未經發泄,又因受寒而發者,先發寒戰牙齒眼白俱發青黑色,周身四肢脹痛入腹者,延過周時不治則死。有因受熱而發者,先身熱如火,牙齒眼白皆黑,若周身四肢脹痛入腹中者,半日內不治則死。”

5 烏痧的治療

阿魏丸等方[2]

《七十二種痧症救治法·烏痧》:“治法先以三指拍曲池穴,一路拍上至臂臑穴,拍出紫黑塊,不拘多少,刺出黑血。熱症用麻油四兩,滑石末三錢和服,服後嘔出臭水而愈;寒症用鵝毛喉中攪嘔,嘔黏痰而愈。如腹仍痛,大便閉者,用小紅藥下之,或瓜蒂箭插入糞門,出大便而止。無論寒熱症,針刺刮嘔俱用,後再檳榔藿香砂仁、粟梗、木香燈草三十寸,陰陽水煎服。”

6 關於痧

痧爲病名[3]。指感觸穢濁不正之氣而出現腹痛、吐瀉等症[3]。多見夏秋二季[3]。《痧症全書·論痧》:“古無痧字……惟霍亂條下有不吐瀉而腹絞痛者,曰乾霍亂,亦名絞腸痧,緣南方體氣不實之人,偶觸糞土沙穢之氣,多腹痛悶亂,名之曰痧,即沙字之訛也。”

6.1 病因病機

古方選注》:“痧者,寒熱溼氣,皆可以爲患,或四時寒溼,凝滯於脈絡;或夏日溼熱,鬱遏於經隧;或鼻聞臭氣,而阻逆經氣;或內因停積,而壅塞府氣,則胃脘氣逆,皆能脹滿作痛,甚至昏憒欲死。”

6.2 症狀

痧脹玉衡》捲上:“痧症先吐瀉而心腹絞痛者,從穢氣痧發者多;先心腹絞痛而吐瀉者,從暑氣痧發者多;心胸昏悶,痰涎膠結,從傷暑伏熱痧發者多;遍身腫脹,疼痛難忍,四肢不舉舌強不言,從寒氣冰伏過時,鬱爲火毒而發痧者多。”

6.3 辨證分型

《急救痧症全集》捲上:“痧者,厲氣也,入氣分則作腫作脹,入血分則爲蓄爲瘀,遇食積痰火則氣阻血滯,最忌熱湯熱酒。”

6.4 治療

外治刮法刺法推拿法,內服平安散武侯行軍散散痧湯[3]

6.5 分類

痧證熱痧寒痧暑痧瘟痧陽痧陰痧絞腸痧[3]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61.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6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