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痧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īn shā

2 英文參考

yin sha diseas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3 概述

陰痧:1.痧證腹痛而手足冷者;2.猝然而發的四種重危痧證;3.冷痧

4 痧證腹痛而手足冷者·陰痧

陰痧(yin sha disease[1])爲病證名[2]痧證之一[2]。是指感受時疫穢濁之氣,以腹痛,手足冷等爲常見症的痧證[2]

4.1 症狀

痧證腹痛而手足冷者[2]。《雜病源流犀燭·痧脹源流》:“陰痧腹痛而手足冷者是也,宜用火焠;或因穢氣所觸而致。”

4.2 治療

藿香湯[2]

5 猝然而發的四種重危痧證·陰痧

陰痧爲病證名[2]痧證之一[2]。爲猝然而發的四種重危痧證[2]。見《痧證指微·陰症》。《痧證指微·陰症》:“有四症,俱猝然而發。”

5.1 分類

其一症,頭面周身四肢俱冷,手足搖動,牙關咬緊,不言眼定,頭搖腳掉,手足面容變黑色,如六脈全無,元氣已脫,多不治[2]。宜急刺人中穴、並舌尖、十手指尖、十腳趾尖及兩曲池穴,刺出微血[2]

其二,猝然身熱暴躁,叫號不出,頭搖腳掉,牙關緊閉,不言,眼定,身強,六脈全無,初則面紅,漸漸紫暗,而變黑色者不治。宜先用麻油以牙刷柄撬開牙關,灌入,再以綠豆煮清汁一碗冷服[2]。蘇後能言,再刮臂臑曲池肩井風府膏肓命門[2]

其三先患傷寒未愈,又感痧邪,身手如冰,寒顫不語[2]。脈息全無,面黑色者,亦屬逆症[2]。所治刮刺同前,藥用砂仁木香檳榔青皮、廣皮、燈心陰陽水煎[2]

其四先患傷寒未愈,復感邪,腹痛泄瀉,初不發熱,漸漸發熱,熱極不語[2]。刮針俱同前,仍服前藥如蘆粟梗五錢、石榴皮三錢、伏龍肝三錢、江魚背脊刺三錢炙,俱炙幹研末蜜丸,每日空心服二錢,瀉止而傷寒亦愈[2]

6 冷痧·陰痧

陰痧爲病證名[2]痧證之一[2]。即冷痧[2]。《痧症度針》捲上:“陰痧,俗稱冷痧。”爲痧證之一[3]。《痧症度針》捲上:“陰痧,俗稱冷痧。人當夏月乘涼於深堂廣廈之中,消暑於冰雪瓜桃之類,遂致遏鬱清陽陰寒內沍,傷脾敗胃,凝結成痧者有之;又或寒涼敗脾,食痰內滯,或夜涼失被,觸犯外邪;又如暑天行路,驟飲冰漿,酷日操勞,多啖生冷。發則嘔瀉、腹痛面白脣青,汗出肢冷,甚則畜血唾血,寒僵熱溢,陰極似陽;或爲盤腸、吊腳等痧症,死者,不知凡幾也。若以時令溫熱,輒用寒涼,無不立斃。是當以脾胃爲主,疏散溫通,以開結滯,加以刮放,自安。”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3.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1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