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黃芩

中藥材 清解熱毒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ǔ huáng qín

2 中醫大辭典》·土黃芩

土黃芩中藥名,出自《中國藥用植物圖鑑》。爲《滇南本草》記載的虎掌草之別名[1]

2.1 別名

見風青、狗腳跡土黃芩五朵雲[2]

2.2 來源及產地

毛茛科植物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Buch.-Ham.的根或全草分佈西南及廣西、甘肅等地[2]

2.3 性味

苦、辛,溫,有小毒[2]

2.4 功能主治

清解熱毒,活血舒筋,消腫,止痛[2]

1.治慢性肝炎,肝硬化咳嗽風溼痹痛,胃痛痢疾。內服:煎湯,6~9g;或浸酒[2]

2.治瘧疾,鮮根一兩搗汁,加米泔水適量於瘧發前二小時服;或單獨搗敷寸口[2]

3.治咽喉腫痛扁桃體炎口腔炎,煎水含漱;腮腺炎,癰癤腫毒,瘰癧結核流痰橫痃,搗敷患部[2]

2.5 化學成分

根含皁苷,其中分離虎掌草皁苷甲及虎掌草皁苷乙;兩者的皁苷元均爲齊墩果酸。還含草玉梅皁苷、白樺脂酸[2]

2.6 藥理作用

本品可抑菌。小鼠灌服粗提取物(具有內酯反應)有明顯止咳作用,灌服虎掌草皁苷,有祛痰作用[2]

3 《中華本草》·土黃芩

3.1 拼音名

Tǔ Huánɡ Qín

3.2 來源

藥材基源:爲脣形科植物偏花黃芩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utellaria tayloriana Dunn.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洗淨,曬乾

3.3 形態

偏花黃芩,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或上升,有時具匍匐根莖,連花序高8-30cm,粗1.2-2.5mm,圓棱形,被白色具節長柔毛,基部多少木質化。葉通常僅有3-4對,初時如蓮座狀排列,以後由於節間伸長呈交互對生,中部葉最大;葉柄長1-5cm,中部者最長,扁平,密被白色具節長柔毛;葉片堅紙質,橢圓形或寬卵狀橢圓形,長4.5-5.5cm,寬3.8-4.5cm,下部葉及近花序葉變小,行端圓形或鈍,基部心形或圓形,邊緣具淺波狀圓齒,上面綠色,下面較淡,具橙色腺點,兩面均被白色具節糙伏毛,尤以下面沿脈上爲甚,側脈約4對,上面不顯着,下面突出,在葉緣內方網結。花對生,於莖頂上排列成背腹面的總狀花序,長7-15cm,花葶狀,花序軸被具節長柔毛,花序柄長1-4.5cm;花梗長約2mm,有具節長柔毛;苞片小,卵圓形,向花序頂端漸窄,長約2.5mm,密被短柔毛;花冠淡紫至虐藍色,長1.8-2.5cm,基部成曲膝狀,向上漸寬,喉部寬達6mm,外面疏微柔毛,內面僅下脣及冠筒中部後方被微柔毛,餘部無毛,冠檐二脣形,上脣盔狀,先端微凹,下脣裂片半圓形,兩側裂片卵圓形;雄蕊4,二強;花絲細長,扁平,中部以下被纖毛;花盤肥大厚,傾斜,前方隆起斜上;子房柄較長可不甚明顯,花柱細長,無毛,子房光滑。花期3-5月。

3.4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林下、灌叢中或曠野。

資源分佈分佈於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

3.5 性味

味苦;性寒

3.6 歸經

肺;大腸經

3.7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燥溼止痢。主肺熱咳嗽咯血溼熱泄瀉痢疾

3.8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3.9 摘錄

《中華本草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7.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2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