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經病

中醫學 經絡學 疾病 中醫病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ài yīn jīng bìng

2 英文參考

taiyin meridian diseas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太陰經病爲病證名[1]六經病之一。指太陰經受邪引起的疾患[1]。亦稱太陰經證[1]。宜辨虛實[1]。《醫學心悟·太陰經證》:“太陰經病,自古混同立言,故方藥多錯亂,今細按之,有三法焉。夫太陰傳經之邪,有直中之邪,有誤下內陷之邪,不可不辨也。如經所謂腹滿嗌幹者,此傳經陽邪也,法當用小柴胡人蔘芍藥以和之。不已,則下之。經又謂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者,此直中寒邪也,法當理中湯以溫之。又謂太陽證,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此誤下內陷之邪也,法當用桂枝芍藥,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上述理中湯證,實即太陰髒病[1]。《傷寒論翼》稱腹滿嗌幹爲熱傷太陰之標,非太陰本病[1]

多因三陽病傳經入裏;或素體脾虛寒,發病即現太陰證狀,爲直中太陰;或因誤治太陰寒溼爲患的裏虛寒證。其主要症狀,有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時腹自痛。治以溫裏爲主,宜理中湯四逆湯等方。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