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coated tonguefur of tongue[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coating on the tongue[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fur[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oated tongue[朗道漢英字典]
coating of tongue[朗道漢英字典]
furred tongue[朗道漢英字典]
3 註解
舌苔也稱舌垢[1]。指舌面上的一層苔狀物,由胃氣上蒸所生[2][3]。觀察舌苔的變化,有助於瞭解病邪的性質和淺深、津液的存亡,是舌診重要內容之一[3]。望舌苔是望診的重要內容之一[3],主要包括苔質與苔色兩個方面[3]。外感六淫之邪或七情內傷、食積停飲均可導致舌苔發生變化。觀察舌苔的變化,有助於瞭解病邪的性質和淺深、津液的存亡,是舌診重要內容之一[3]。正常舌面上均有白色薄苔,由胃氣所生[3],乾溼適中,不滑不燥,是胃氣正常的表現[3][3]。病理的舌苔,則因病邪外侵或內有停痰食積所致[3]。診察舌苔,主要從顏色、津液、厚薄、形狀和分佈等方面的變化,並須結合舌質來分析[3]。同時要注意由食物或藥物染色造成的假象[3]。
望苔色爲望舌苔之顏色[4]。主要有白苔、黃苔、灰苔及黑苔四種[4]。白苔一般常見於表證、寒證;黃苔主裏證、熱證;灰苔主裏證,可見於裏熱證,也可見於寒溼證;黑苔主裏證,主熱極,又主寒盛[4]。
望苔質爲望舌苔的質地,包括舌苔的厚薄、潤燥、膩腐、剝脫、有根無根等變化[4]。透過苔能隱隱見到舌體爲薄苔,爲正常苔或屬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較輕;不能透過舌苔見到舌體爲厚苔,多屬病邪傳裏,病情較重,或內有食飲痰溼阻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