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中線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

皮膚性病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iàn zhōng xiàn è xìng zǔ zhī xì bāo zēng shēng zhèng

2 註解

3 疾病別名

又稱多形性組織細胞增生症

5 疾病概述

簡稱中線惡組,又稱多形性組織細胞增生症,是最常見的面中線致死性淋巴增生性疾病。本病在亞洲及東南亞地區,例如中國、日本、新加坡等地的發病率明顯高於西歐、北美,且有逐漸增多的趨勢。

6 症狀體徵

患病高峯在40歲左右,男性多見,男女之比爲4∶1。早期皮損多限於鼻、副鼻竇及咽部,鼻腔受累較鼻咽多見,特別是下鼻甲鼻中隔處,常見症狀除有鼻塞鼻出血及流涕外,並有鼻面部腫脹、咽痛吞嚥困難,可伴發熱乏力聽力減退等。局部粘膜潰瘍、結痂、肉芽腫樣增生伴有壞死出血,重者鼻骨破壞,如鼻中隔穿孔硬齶穿孔鼻樑塌陷等,可有惡臭。後期病變擴散至周身,多因疾病復發,進行性惡化,局部大出血及繼發感染而死亡。臨牀病程差異大,1個月至10年不等,平均1年。

7 疾病病因

病因不清,可能與EB病毒感染有關,已有研究報告從中線惡組異型細胞分離出EB抗原以及與EB病毒致病有關的DNA片斷。

關於本病的性質多數認爲屬惡性腫瘤,因其具有進行性發展的趨勢,放、化療不能阻止其復發和發展,病程具有浸潤壞死擴散生物學行爲,病變中的異型細胞也有惡性腫瘤細胞的一般特徵。也有認爲是交界惡性或淋巴瘤前期病損。有關中線惡組組織中的異型細胞的屬性仍待研究。近年提出爲T細胞淋巴瘤,也有少數認爲是組織細胞

8 病理生理

中線惡組組織病理表現爲多樣性,基本病變是在壞死及多種炎細胞浸潤的背景中,散佈異型淋巴細胞

壞死可見於100%的病例,但壞死的範圍及程度不同,多數伴有局部毛細血管增生,臨近血管壁可見纖維素變性浸潤細胞淋巴細胞爲主,可見中性粒細胞漿細胞組織細胞,少數組織細胞可有吞噬現象。偶見多核巨細胞。異型淋巴細胞大致可分叄類:①中小型細胞,直徑7~9μm,圓或卵圓形,胞質極少或不見,核大、不規則,或卵圓形,染色質深染或點彩狀,多數無核仁。②大型細胞,直徑10~14μm,多爲不規則型,胞質少到中等,淡染或透明,核大,很不規則或分葉狀,染色質細網狀,見1~3個核仁。③巨細胞,直徑大於15μm,爲不規則形及單核形,核形態結構與大型細胞相似。這些異型淋巴細胞常與炎性細胞混雜,侵入表皮,致表真皮交界處模糊不清,表皮內的異型淋巴細胞多單個分佈細胞周有空暈,亦可小竈狀浸潤,類似Pautrier微膿腫,並可侵犯血管,致管腔狹窄或消失,多見於深部組織

免疫組化顯示:①淋巴細胞呈瀰漫性T標記,約70%的異型淋巴細胞也呈T細胞標記。②B細胞標記主要見於淋巴濾泡處,少數散在小淋巴細胞也呈B標記。③異型淋巴細胞不表達組織細胞分化抗原,可表達NK細胞分化抗原,例如CD56。

9 診斷檢查

根據中線惡組組織病理特點,即在壞死及多種炎症的背景中散佈有異型淋巴細胞,診斷不困難。必要時免疫組化染色有助於診斷。應與以下疾病相鑑別:

(一)Wegener肉芽腫病  爲多系統性疾病,除皮損外有腎及中樞神經系統性損害,組織病理主要爲壞死性肉芽腫血管炎,無異型細胞

(二)淋巴瘤樣肉芽腫病  病變初發於肺,通常不以上呼吸道病變爲首發症狀

實驗室檢查:可見輕度貧血白細胞增加,血沉快,細胞免疫水平下降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改變等。

10 治療方案

本病對放療敏感,近期的痊癒率可達70%,但不能阻止復發和進展。

11 相關出處

皮膚病學

治療面中線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的穴位

查看更多

面中線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相關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