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茴香丸

疏肝理氣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中成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ān céng huí xiāng wán

2 概述

三層茴香丸又名三增茴香丸,出自《是齋百一選方》卷十五方[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記載有此中成藥的部頒標準。

3 中藥部頒標準

3.1 拼音名

Sanceng Huixiang Wan

3.2 標準編號

WS3-B-0677-91

3.3 處方

八角茴香(鹽 100g拌炒) 200g 川楝子(炒) 200g 木香 200g 茯苓 800g 北沙蔘 200g 蓽茇 200g 檳榔 100g 附子(制) 100g

3.4 製法

以上八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低溫乾燥,即得。

3.5 性狀

本品爲米黃色的水丸;氣芳香,味辛、辣。

3.6 鑑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果皮纖維束周圍細胞中含有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木纖維長棱形,直徑16~24μm,壁稍厚,紋孔裂縫狀,十字狀或人字狀。外胚乳細胞含細小糊粉粒及充滿細小澱粉粒集結成的團塊;種皮細胞紅棕色或黃棕色,長多角形,壁略作波狀或連珠狀。內胚乳碎片無色,壁較厚,有較多大的圓形紋孔。種皮石細胞類多角形,壁極厚,波狀彎曲,胞壁分枝,有的內含棕黑色物。

3.7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8頁)。

3.8 功能與主治

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用於寒疝寒溼所致的少腹疼痛

3.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9g,一日 2次,飯前服用。

3.10 貯藏

密閉,防潮。

4 是齋百一選方》卷十五方三層茴香丸

4.1 別名

三增茴香丸

4.2 第一料

4.2.1 處方

茴香(舶上者,用海鹽半兩同炒焦黃,和鹽稱)、川楝子(炮,去核)、沙蔘(洗,銼)、木香(洗)各一兩[2]

4.2.2 製法

爲細末,以水煮米粉稠糊爲丸,梧桐子[2]

4.2.3 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空腹食前日進三服,服後若未愈,可服第二料[2]

4.3 第二料

4.3.1 處方

在第一料的基礎上加下項藥:蓽茇一兩,檳榔半兩。[2]

4.3.2 用法用量

上入前件藥,共六味,重五兩半,依前法爲丸服用,若仍未愈,再服第三料[2]

4.4 第三料

4.4.1 處方

在第一料和第二料的基礎上又加下項藥:白茯苓四兩(緊小實者,去黑皮),黑附子半兩(炮,去皮臍稱,或加作一兩)[2]

4.4.2 用法用量

上連前件藥,共八味,重十兩,依前法爲丸服用,加至三十丸,新久大病,不過三料可愈[2]

4.5 功能主治

功在溫腎祛寒,疏肝理氣。治寒疝臍腹疼痛睾丸偏大,陰囊腫脹重墜,有妨行步者[2]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8.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