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黏液性腫瘤

婦產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luǎn cháo nián yè xìng zhǒng liú

2 疾病代碼

ICD:D27

3 疾病分類

產科

4 疾病概述

卵巢黏液性腫瘤卵巢上皮性腫瘤中僅次於漿液性腫瘤,良性較多,佔77%~87%,交界性約10%,其餘爲惡性。

1.良性黏液性囊腺瘤 卵巢黏液性良性腫瘤佔所有卵巢良性腫瘤的20%。好發年齡在30~50 歲。

2.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 約8%的患者爲雙側病變。

3.黏液性囊腺癌卵巢惡性腫瘤的第3 位,爲原發卵巢惡性腫瘤的8%~10%。高發年齡在40~60 歲。

5 疾病描述

卵巢黏液性腫瘤卵巢上皮性腫瘤中僅次於漿液性腫瘤,良性較多,佔77%~87%,交界性約10%,其餘爲惡性。約5%的黏液性腫瘤中混合有畸胎瘤,良性及交界性幾乎都是囊性,典型病變爲多房性;黏液性癌可能以囊性爲主,也可能以實性爲主。其病變特點常有良性、交界性及惡性同時存在一個腫瘤內。組織學上良性及交界性又分爲囊腺瘤、腺纖維瘤和囊腺纖維瘤,惡性又分爲腺癌、囊腺癌腺癌纖維瘤和囊腺纖維瘤

6 症狀體徵

1.良性黏液性囊腺瘤 雙側很少。一般較大,容易發生壓迫症狀

2.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盆腔腫塊腹水爲常見,也可出現腹痛腹脹

3.腹膜假黏液瘤 這類腫瘤的病理形態雖屬良性或交界性,但病程遷延,極易復發,對於其良性類型尚有爭議。

4.黏液性囊腺癌 症狀與漿液性癌相似,單側者較漿液性癌多。一般表現爲腹部腫物、腹脹腹痛或壓迫症狀。晚期出現惡病質、消瘦、少部分患者也可有月經改變。

7 疾病病因

組織發生來源於生髮上皮,分爲宮頸內膜樣型和腸型黏液上皮,現已被廣泛應用,列入國際卵巢組織學新分型(Scully,1999)內。

8 病理生理

1.良性黏液性囊腺瘤 大多數爲多房,一般中等大小,也可長大充滿整個腹腔,直徑達50cm。腫瘤灰色有光澤,囊壁略厚,有彈性,有時外壁可見數個囊性突起,表面略發淡黃色。囊內容物爲黏液性,不透明,黏稠液似膠凍樣,白色略淡藍。檢查時觸及的實性部位往往是多數蜂窩狀小房集聚,切開腫物即可發現。房大小相差極大,分佈可疏可密,常在一個房內套有一個或數個子房腫瘤內黏液爲黏蛋白或糖蛋白,所以過去“假黏液性囊腺瘤”現已改稱爲黏液性囊腺瘤腫瘤上皮爲單層高柱狀,核位於基底部,排列規則,和宮頸管型黏液上皮相同。有時也能找到腸型上皮,包括杯狀細胞(goblet cell)、帕內特細胞及嗜銀細胞。黏液性囊腺瘤常同時發生其他卵巢上皮性腫瘤,如漿液性、宮內膜樣或性索間質腫瘤等。PeutzJeghers syndrome 綜合徵(Chen KT,1986)即皮膚黏膜色素黑斑,同時有胃腸道多發性息肉,這些症狀有時可伴隨此瘤出現,但需注意有無惡性問題。

2.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 較交界性漿液性腫瘤複雜,爲多房性。可見到囊壁增厚區或出現乳頭,而大多數乳頭細小,也可呈息肉樣。鏡下特點:①上皮復層化達2~3 層,但不超過3 層,伴有乳頭和上皮簇形成;②細胞輕度、中度非典型形,黏液分泌減少,可見杯狀細胞;③核分裂象每10 個高倍鏡視野內不超過5 個;④腫瘤細胞不侵及間質。

3.腹膜假黏液瘤腹膜黏液瘤,是腹腔內存在黏液引起腹膜種植的反應,往往合併闌尾卵巢黏液性腫瘤疾病。被廣泛接受的觀點是腹膜假黏液瘤來源於卵巢闌尾的黏液性腫瘤,兩者常有上皮細胞不典型和復層而分類於交界性腫瘤。10.6%~29%的闌尾黏液性腫瘤合併腹膜假黏液瘤,3.5%~12%的卵巢黏液瘤合併腹膜假黏液瘤。1/3 的腹膜假黏液瘤患者卵巢闌尾均有黏液性腫瘤,如果兩者都有腫瘤,則卵巢很可能爲轉移性。合併腹膜假黏液性瘤的卵巢腫瘤,上海醫科大學的資料71.4%爲雙側,而一般卵巢原發黏液性腫瘤僅10%爲雙側。

4.黏液性囊腺癌 多房性較多,雙側雖不多,但在卵巢黏液性腫瘤中較良性多,有5%~40%。外觀光滑、圓形或分葉狀,切面囊性、多房,伴有實性區域。囊內壁可見乳頭,但較漿液性癌少,乳頭及實性區域較良性或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多。囊腔內含血性膠狀黏液,實性區常見出血壞死

鏡下特點爲:①上皮復層超過3 層;②上皮重度非典型增生,伴有黏液分泌異常;③腺體有背靠背現象;④核分裂活躍;⑤間質浸潤

黏液性囊腺癌組織分級:

(1)高分化(Ⅰ級):上皮高柱形,上皮增生超過3 層。乳頭分支細長,形態不規則,間質極少。乳頭表面細胞失去極性,排列無章,核大小不等,分裂象多。有時黏液分泌過多逸出細胞外,使胞質界限消失。

(2)中分化(Ⅱ級):上皮柱狀或低柱狀,形成共壁,細胞內有少量黏液,間質內有大量細胞浸潤,核分裂象較多。

(3)低分化(Ⅲ級):腺樣結構不明顯,上皮細胞呈簇狀或瀰漫狀生長細胞核異型性明顯,核分裂象更多。細胞內黏液極少,有時與胃腸道轉移癌難以區別。

9 診斷檢查

診斷:根據臨牀表現及以上各項檢查,可以做出診斷。

實驗室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測腹腔鏡檢查

其他輔助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

10 鑑別診斷

良性黏液性囊腺瘤如腹部膨隆明顯時檢測有無移動性濁音,應與腹水鑑別。還需注意有無合併交界性或惡性黏液癌的情況。

11 治療方案

1.良性黏液性囊腺瘤 手術切除,效果較好。過大的腫瘤不易完整取出時,可先抽取囊內液體,但應防止內容物溢出,以免囊液染腹盆腔形成種植,可能引起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

2.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 以手術爲主,需根據臨牀分期來決定手術範圍,應儘量切除一切肉眼所見的腫瘤注意有無合併腹膜黏液瘤或假黏液瘤,最好同時切除闌尾,術後輔以化療。

3.腹膜假黏液瘤 反覆手術及手術後應否化療,都有待進一步研究。總之,術時應切除闌尾大網膜並探查結腸部位,檢查黏液中有無腫瘤細胞,術後應注意隨訪。

4.黏液性囊腺癌與漿液性癌相似

12 併發症

偶見合併闌尾黏液囊腫腹膜假黏液瘤

1.良性黏液性囊腺瘤注意有無合併交界性或惡性黏液癌的情況。合併妊娠的機會較漿液性囊腺瘤多3~4 倍。

2.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 可出現腹痛腹脹

3.腹膜假黏液瘤 手術後易於出現腸粘連或腸梗阻

4.黏液性囊腺癌 合併妊娠發生率較低。

13 預後及預防

預後:

1.良性黏液性囊腺瘤 預後較好。

2.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 預後尚好。

3.腹膜假黏液瘤 5 年存活率45%~54%,10 年存活率18%。影響腹膜假黏液瘤預後的因素約有以下幾方面:

①黏液中是否有腫瘤細胞

②如有腺性結構鑲嵌於組織內,對局部結構是否形成破壞。

③初次手術時病變累及範圍,以及初次手術後復發時間。

預防:定期對高發羣體進行篩選檢查。早期發現、及時治療、術後應注意隨訪。

14 流行病學

1.良性黏液性囊腺瘤 卵巢黏液性良性腫瘤佔所有卵巢良性腫瘤的20%。好發年齡在30~50 歲。

2.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 約8%的患者爲雙側病變。

3.黏液性囊腺癌卵巢惡性腫瘤的第3 位,爲原發卵巢惡性腫瘤的8%~10%。高發年齡在40~60 歲。

15 特別提示

早期發現、及時治療、術後應注意隨訪。

卵巢黏液性腫瘤相關中成藥

查看更多

卵巢黏液性腫瘤相關藥物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