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炎切開引流術

骨科手術 骨與關節化膿性感染的手術處理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í xìng gǔ suǐ yán qiē kāi yǐn liú shù

2 英文參考

incision and drainage of acute osteomyelitis

4 分類

骨科/骨與關節化膿性感染的手術處理

5 概述

急性血源化膿性骨髓炎(簡稱急性骨髓炎)多半發生兒童,好發於長管骨的幹骺端,最常見於股骨脛骨。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提高治癒率、預防殘廢的關鍵。早期治療包括及早、足量、有效的全身抗生素治療和支持療法,和及時的局部切開減壓、引流(包括骨髓腔鑽孔或開窗),以達到解除骨內膿腫的壓力,避免向髓腔擴散,防止及減少骨質的破壞與壞死的目的。術後應繼續應用抗生素直至炎症消失。

手術包括切開骨膜下膿腫骨髓炎症區鑽孔或開窗減壓引流。有學者認爲小兒骨幹骺端骨皮質很薄,一旦穿破膿汁溢出於骨外,骨內壓增高則已解除,可不必鑽孔減壓,另一些學者認爲既已有骨膜下膿腫,對骨髓炎區行鑽孔減壓有益無害,應當施行。

急性骨髓炎影像表現見下圖(圖3.11.1-1~3.11.1-3)。

6 手術圖解

切口

⑵鑽孔引流

⑶“開窗”擴大引流

圖1 左側脛骨急性骨髓炎切開引流術

7 適應

急性骨髓炎病人的切開引流術,應當儘早進行,以減低骨髓內壓、引流膿汁、改善血運控制炎症。但此手術需在系統應用抗生素並全身支持療法的基礎上施行。對早期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應用抗生素及全身支持療法後,要嚴密觀察,即每日數次觀察體溫、局部疼痛、腫脹與壓痛的變化,血象檢查1次/d。經24~48h,若全身及局部症狀均見消退,可繼續非手術治療,其X線片可無改變。另一些病人則X線片逐漸呈現骨髓炎改變,只要無局部膿腫,且症狀逐漸消失,其後X線骨髓炎表現也將逐漸消失,此類病人也不需要引流手術。但下述情況需行切開引流術:

1.經系統治療後全身症狀減輕,但局部症狀持續或加重,則應手術引流。

2.經治療後,不論全身症狀與局部症狀均無減輕,亦應手術引流。

3.除上述早期(數日內)病例外,在發病後,來院較晚且已有局部膿腫者,則應予以系統抗生素及支持療法12h後,進行引流手術。

4.急性髂骨骨髓炎與急性脊椎骨髓炎。兩骨均有豐富的松質骨,其病理改變與幹骺端骨髓炎不完全相同。髂骨骨髓炎脊柱骨髓炎形成局部膿腫,亦應切開引流,但多不需鑽孔減壓,即便行鑽孔也不能使炎症區充分引流。

5.局部穿刺證實有骨膜下膿腫者或x線片示骨膜下陰影增厚者,除切開引流外,應作髓腔引流。

6.骨膜下膿腫穿破至軟組織並形成膿腫,應同時引流軟組織膿腫和髓腔內膿腫

8 術前準備

急性骨髓炎都伴有較嚴重的全身敗血症或膿毒血癥症狀病兒多數病情較重。爲使病兒能耐受手術,術前應採取以下措施,改善全身情況:

1.全身應用足量、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2.全身情況衰弱、貧血、病情重危或有中毒休克者,應積極輸血輸液,糾正脫水酸中毒等,待病情好轉後手術。

3.將病肢作牽引或外固定制動,抬高患肢。

4.嬰兒幼兒在不能肯定有無骨膜下膿腫時,應在麻醉後行局部穿刺,抽出膿汁後纔行引流術。

9 麻醉體位

根據病變部位、年齡,採用臂叢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多采用全身麻醉體位則依據受累部位及膿腫部位而定,通常爲仰臥位

先抬高肢體5min使靜脈迴流,於肢體近側上氣止血帶,以減少出血及使手術野清晰。

10 手術步驟

1.切口 沿膿腫及擬行骨病竈鑽孔或開窗減壓部位做切口:①股骨上端行外側切口股骨下端也可用外側切口。對膿腫在內側者,可內側切口引流膿腫、外側切口骨髓腔減壓;②脛骨上、下端用前內切口;③肱骨用前外側切口;④尺骨用沿尺骨嵴切口,橈骨用背側切口。切開至膿腫骨膜下膿腫,吸盡膿液

2.骨髓腔減壓引流,膿腫骨膜與骨面已經剝離,不必再做剝離,如有骨膜下膿腫,可切開骨膜,寬度夠鑽孔即可,不做過多剝離,減少骨皮質血供的破壞。用3~4mm鑽頭在骨面鑽孔,自幹骺端向骨幹每隔0.8~1cm鑽1孔,鑽透骨皮質後,如髓腔內壓增高,可見滲出液涌出,有膿汁者說明髓腔內已積膿,鑽孔範圍應以達到髓腔不再出膿汁爲止(圖3.11.1-4)。

骨髓腔內膿汁較多,僅鑽孔引流不夠通暢者,可開窗引流。

開窗引流操作,先在擬開窗範圍之四角,各鑽1孔,如鑽孔中膿汁很多,則需向兩端延長鑽孔至膿汁稀少處,然後鑿除鑽孔區骨皮質,或以氣鋸(電鋸)鋸去骨皮質,成爲長槽開窗(圖3.11.1-5)。

3.沖洗引流,自病竈開槽一端插入硅膠管或塑料管,管壁剪側孔。於骨開槽處另一端置入一較粗引流管,管壁剪洞數個,方向與進入髓腔之管相反。兩管均自切口旁引出,用生理鹽水沖洗至流出液較清亮爲止(圖3.11.1-6)。在急性期一般不用刮匙刮除髓腔,以防炎症擴散

4.縫合切口 對早期骨膜下膿腫或衝破骨膜之深層膿腫,於清除沖洗後皆予縫合切口,可分層縫合或做一層縫合。

11 中注意要點

1.對幹骺端骨髓炎顯露時,注意勿進入相鄰的關節,如股骨上端大粗隆基底處引流勿進入髖關節,股骨下端引流勿進入髕上囊。

2.剝離骨膜範圍必須儘量縮小,以減少發生骨局部缺血性壞死的機會。

3.開窗時,鑿除皮質骨不宜過多,儘量減少局部擾亂與損傷,以能達到髓腔內減壓、引流的目的即可。

4.一般縫合傷口有利於防止繼發感染,但應取決於全身與局部感染的程度。對膿液多、局部炎症重、全身中毒症狀重拉珍禽尖行開放引流。

12 術後處理

1.患肢用石膏託固定。

2.術後行灌注引流療法,是否用抗生素沖洗,仍有爭論。用抗生素沖洗者,其濃度不能低於最低抑菌濃度,沖洗量開始應較多,1 000~2 000ml/24h,以防膿汁塊較稠時,堵塞引流管,待沖洗出的液體較清亮時,可減少衝洗液量。

體溫完全正常至少3d之後,且局部無炎症現象,沖洗液清亮,培養無細菌生長後,可以拔除入水管,隔1d再全部拔除。

3.全身支持療法及抗生素治療。

4.敞開傷口的處理:以凡士林油條鬆鬆填塞切口,外置紗布,使膿液容易吸出。開放傷口者,一般均不沖洗。繼續全身支持療法及抗生素治療。隔5~7d打開傷口,如創面很新鮮,可以行拉攏縫合或間隔換藥癒合。

5.縫合後的傷口,如局部仍有炎症或積膿,則需敞開引流。

13 併發症

化膿性關節炎:幹骺端骨髓炎侵及鄰近關節,併發化膿性關節炎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