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孔角化症

皮膚性病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àn kǒng jiǎo huà zhèng

2 英文參考

porokeratosis of Mibelli

4 疾病概述

汗孔角化症屬於遺傳性角化異常性皮膚病。

診斷要點:1.多於青少年發病。2.可發生於頭、面、軀幹、四肢任何部位。3.皮損輕重不一,一種爲光化性淺表播散性汗孔角化症發生於面部的多發性淡灰褐色環形角化斑片,有一堤狀角化嵴,對稱性分佈,多有家族性發病。重者全身皮膚大片褐色角化斑片,環形或地圖狀,有的呈列序狀排列,發生眼瞼處可導致瞼外翻,少數病人可在汗孔角化損害上發生鱗癌。4.組織病理有典型角化不全的柱狀雞眼樣板。

治療要點:1.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服用維生素E或維甲酸類製劑治療。2.外用角質剝脫劑如水楊酸維甲酸軟膏等。

5 疾病描述

汗孔角化症是一種較少見的、起源於遺傳的慢性進行性角化性皮膚病。以邊緣堤狀疣狀隆起、中央輕度萎縮爲特點,由Mibelli於1893年首先報告並命名。Mibelli認爲本病的損害是由於汗孔部角化障礙所致,因此命名爲汗孔角化症。但有些學者發現皮損邊緣的角樣板層可能和毛囊有關,且病損也可見於粘膜、龜頭及其它無小汗管的部位,故這一名稱可能是錯誤的。

6 症狀體徵

皮損開始爲一小的角化性丘疹,緩慢地向周圍擴展形成環形、地圖形、匐形性或不規則形的邊界清楚的斑片,邊緣呈堤狀、有溝槽的角質性隆起,灰色或棕色,中心部分皮膚乾燥光滑而有輕度萎縮,缺乏毳毛,其間汗孔處有時有針頭大細小的角質栓。皮損形態不一,可從細小的角化性丘疹直至巨大疣狀隆起,有時因邊緣窄,顏色深而像一圈黑線,或因向單一方向擴展形成線狀,或因中央發生新疹而形成多環形,皮損直徑大小可自幾毫米至幾釐米,數目也因人而異,從單個至百餘個不等,數目多時常呈帶狀分佈於某一區域,受外傷處可以出現新疹。

皮損好發於四肢(尤其在手、足部)、面部、頸、肩部及外陰,也可累及頭皮及口腔粘膜,不同部位的皮損有不同的臨牀表現,位於受壓或摩擦部位皮膚增厚處者,堤狀角質性隆起的邊緣特別顯著;位於趾間者類似雞眼;位於面部者邊緣爲一圈黑線而隆起不顯;位於皮膚嬌嫩處(如腋下),其角化和萎縮均輕;位於踝部者皮損有時類似疣狀痣;位於頭皮者產生禿斑;位於口腔粘膜者邊緣浸漬,呈乳白色升高的條索;位於陰莖者產生糜爛龜頭包皮炎。如甲母質受累則可發生營養不良、甲板增厚、渾濁並起嵴紋。

本病男性較多見,初發於幼年期,但也有起於成年期者,一般無主觀症狀。皮損往往持續存在,趨向緩慢和不規則的進展。

汗孔角化損害易於惡變,惡變大多發生在線狀型,且大多數在下肢。Jame等報告了32例癌變病人的情況,其中21例發生爲鱗癌,8例爲Bowen病,3例爲基底細胞癌

本病除了如Mibelli所述的經典斑塊汗孔角化症(常爲單個或僅數個孤立性角化損害,主要分佈在手足、前臂和大腿等處)外,還有一些異型,主要有:

(一)淺表播散型  多見於面、頸、前臂、軀幹及掌蹠,邊緣纖細如一圈黑線,中央有色素沉着,類似萎縮扁平苔蘚

(二)單側線狀型  皮損類似疣狀線狀表皮痣,常單側分佈。本型可能是線狀苔蘚的一個型或爲非遺傳性,起病於嬰兒期並可自愈的特殊類型,或爲外傷所致的同形反應現象。

(三)播散性淺表性光線性汗孔角化症  見後述。

(四)顯著角化過度型  皮損發紅,中心區增厚及邊緣角化過度明顯,其它同經典斑塊型。

(五)炎症角化型  皮損類似老年角化症,並可發生潰破、結痂的增生性炎症反應而使外觀似鱗癌。

(六)掌蹠泛發性型  與日光無關,首先在掌蹠部發生皮疹,以後泛發到全身。

(七)點狀汗孔角化症  多在兒童青春期發病,爲1~2mm大小點狀角化性或棘狀丘疹,少數皮疹爲3~5mm的角化性丘疹

7 疾病病因

本病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可在一個家族幾代成員中發病,但也有無遺傳證據而散發於人羣者。已證明該病是表皮細胞不正常的克隆增生,這些增生可受某些刺激而激發,尤其是免疫抑制劑,其它如腎移植電子束輻射、光化學療法、日光及慢性皮損傷等均可誘發或加劇皮損,故認爲免疫抑制在有遺傳傾向者中可直接激發表皮突變克隆的表達或破壞表皮生長動力學而促發異常克隆的增生,從而誘發本病。此外,Inamoto等報告某些藥物的苯甲基雙氯噻嗪也可誘發本病。而Chernosky則指出,本病的發生與局部或全身感染無關。

8 病理生理

取自周圍高起的角化過度嵴處,鏡下該嵴呈充有角蛋白的凹陷。其凹窩以某種角度向下方深部伸展,其頂端偏離損害中央部。在充有角蛋白凹窩部中央,有一不全角化柱,即圓錐形板層,此爲本病最有特徵的組織象。在板層內,角質細胞同質性並有嗜鹼性固縮核,其下方的表皮,角質形成細胞排列不規則,胞核固縮伴核周圍水腫。皮損中央部的表皮棘層萎縮,但也可呈正常厚度(偶有肥厚),真皮可見非特異性血管周圍慢性炎性細胞浸潤

電鏡檢查可見角化不全柱下方表皮的許多角質形成細胞變性,表現爲核固縮,胞質有大的空泡,而其周邊可見張力絲凝聚,在角化不全柱基底部可見殘核和張力絲簇構成的角化不良細胞,角化不良柱主要由固縮核以及由於出現許多部分退化細胞器而具有高電子緻密度的胞質所構成。

9 診斷檢查

本病根據臨牀表現,一般診斷不難,必要時可作活檢以證實之,因本病的組織病理象有診斷價值。

在鑑別診斷方面,本病需與扁平苔蘚萎縮硬化性苔蘚、疣、光線性角化症、疣狀表皮痣Bowen病以及穿通性彈性纖維病相鑑別。

10 治療方案

可外用10%水楊痠軟膏或0.05%~0.1%維A痠軟膏

外用5-氟尿嘧啶封包治療對本病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如Mc Donald等採用5%5-氟尿嘧啶霜或溶液在皮損部作封包,直至皮損產生明顯炎症甚至潰瘍,結果發現約經3周即可獲痊癒

內服阿維A酯阿維A異維A酸往往在用藥期有效,如Danno報告1例播散性汗孔角化症病人用阿維A酯每日1 mg/kg治療2周後開始見效,3個月後療效更顯,但在停藥後趨向復發。對疑與日曬有關的病人,可試服氯喹治療。

對侷限性皮損可用CO2激光、電灼、液氮冷凍或作手術切除。

因本病的損害位於表皮和真皮淺層,故也可試用皮膚磨削術來治療,但磨削的深度不能超過真皮乳頭層,否則術後會遺留瘢痕

由於本病可有惡變,故對於侷限性的皮損均應予以切除或破壞;對播散型病人應接受定期隨訪,遇有在角化斑基礎上發生增殖損害時應及時取活檢,一旦有癌變趨勢即應切除、冷凍或作電灼、激光去除,以防後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