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日本 丹波元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雜病篇第二十六

沉沉然

馬雲。頭則昏沉而不能舉。

KTKT然

馬雲。KT、音荒。目不明。

漯漯

甲乙。作者肩中熱。馬雲。其脣則漯漯然。而有涎出唾下之意。張雲。腫起貌。病而在面在胸及不能言者。以胃脈行於頰。挾口環脣。循喉嚨。下胸膈也。

厥氣走喉

(止)

大便不利

志雲。此邪病足少陰之氣。而爲厥逆也。足少陰腎脈。循喉嚨舌本厥氣上逆於喉。故不能言。腎爲生氣之原。氣逆故手足清腎開竅於二陰。故大便不利。

向向

(止)

HHT

甲乙向向作膨膨。HTHT作。(注云音最九墟作榮)馬雲。腹中向向然。而氣喜走布且多有寒氣。又HTHT然而有聲。張雲。腹向向然。寒氣滯於脾也。又HTHT然。水谷不分之聲也。便溲難。脾脈聚於陰器也。簡案、HT、字典同。水名。無他義。唯龍龕手鑑雲。胡谷切。水聲。志作谷。非。

嗌幹

(止)

足少陰

馬雲。嗌咽乾燥。口中甚熱。其津液如膠之稠。當取足少陰腎經之穴以補之。水王則火衰也。

犢鼻

甲乙雲。在膝下上俠解大筋中。足陽明脈氣所發。簡案、骨空論。骨空輔骨之上端。王注云。謂犢鼻穴也。

發而間之

馬雲。必發其針而又間刺之。非止一次而已也。

志雲。音釐。牛尾也。(案出說文。)

刺膝無疑

馬雲。刺膝用之無疑也。

喉痹

(止)

手陽明

張雲。手足陽明之脈。皆循喉嚨。能言者輕。但取之上。不能言者重。當瀉其下也。

瘧不渴

(止)

手陽明

甲乙雲。瘧不渴。間日而作。九卷曰。取足陽明素問。刺太陰渴而間日作。九卷曰。取手少陽素問。刺足少陽。志雲。瘧氣隨經絡。沉以內薄。間日而作者。其氣舍深。內薄於陰而不得出。足陽明之脈。屬胃絡脾。應地氣之在下。其道遠。故間日而作。地爲陰。故不渴。手陽明之脈。屬大腸絡肺。應天氣之在上。其道近。故曰作天爲陽。故渴也。

齒痛

(止)

手陽明

甲乙。齒下有動字。張雲。手足陽明之脈。皆入齒中。然胃經實熱。故不畏寒飲者。當瀉足陽明大腸經虛寒。故畏寒飲者。當補手陽明也。此與上文(寒熱病篇)臂陽明節。義有所關。當互求之。志雲。足陽明主悍熱之氣。故不惡寒飲。手陽明主清秋之氣。故惡寒飲。

聾而不痛

(止)

手陽明

張雲。足少陽之脈。下耳後支耳中出耳前。手陽明之別者。入耳。故當分痛與不痛而補瀉之。志雲。陽明當作少陽

衄而不止

(止)

出血

甲乙下血上。有大衄二字。似是。馬雲。宛、腕同。鼻中出血曰衄。血至敗惡凝聚。其色赤黑者曰。血成流。則血去多而不止於血也。當取足太陽膀胱經以刺之。其中出血。仍是膀胱經委中穴也。若止曰血。則不成流而去之似少也。當取手太陽小腸經穴以刺之。其腕骨下。即手少陰心經通裏穴。正以心與小腸表裏也。

腰痛

(止)

足少陽

腰痛論。上寒上熱上並無痛字。張雲。上寒上熱。皆以上體言也。寒刺陽經。去陽分之陰邪。熱刺厥陰。去陰中風熱也。少陽脈行身之兩側。故俯仰不利者當刺之。

中熱而喘

(止)

血絡

張雲。熱在中上二焦也。取足少陰者。壯水以制火也。中血絡。即足太陽委中穴。取之可以瀉火。簡案、刺腰痛論。中熱而喘。刺足少陰。王注云。湧泉大鐘、悉主之。

喜怒

(止)

足少陽

甲乙。小、作少。足少陽、作足少陰。注云。太素作少陽。志雲。暴怒傷肝。食氣入胃。散精於心肝。食飲下節。肝心氣逆。故不欲食也。肝心氣逆。則中氣不舒。故言益小也。當取足太陰以疏脾氣。則食氣得以轉輸。而音聲益彰矣。肝主語而在志爲怒。怒而多言。厥陰逆氣太甚。故當取足之少陽。以疏厥陰之氣。

(止)

出血

甲乙、作頷。下同。馬雲。、頷同。手陽明當是商陽穴。之盛脈。是胃經頰車穴。簡案、張以爲鬢前兩太陽。未知何據。

項痛

(止)

刺手太陽

馬雲。俯仰屬背與腰。故曰足太陽。而顧則屬肩與項。故曰手太陽也。

小腹滿

(止)

足厥陰

甲乙。胃、作胃。淅淅、作索索然。張雲。淅淅、寒肅貌。肝經之脈。抵小腹挾胃。其支者從肝別貫膈。故爲病如此。當取足厥陰經以刺之。

腹滿

(止)

足少陰

甲乙無亦字。及喘息二字。少陰少陽。張雲。腎開竅於二陰。其經脈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故其爲病如此。當取足少陰經以刺之。喝喝、喘急貌。

腹滿

(止)

足太陰

張雲。脾失其職。則食不能化。腹滿而鳴。氣滯於中。大便不調。當取足太陰經以刺之。

心痛

(止)

足少陰

張雲。此腎邪上逆也。

心痛

(止)

足太陰

甲乙、嗇嗇作澀澀。志雲。嗇嗇、畏寒貌。太陰陰中之至陰陰寒腹脹。而嗇嗇然。大便不化者。土氣不化也。此足太陰氣厥而爲心痛。故當取本經以疏逆氣

心痛

(止)

手少陽

張雲。足少陰脈貫脊。故痛引於背。手少陽之脈布膻中。故不得息。宜刺此二經也。

心痛

(止)

足厥陰

張雲。足厥陰之脈抵小腹。結於陰器。凡心痛而下引小腹者。當刺之也。

心痛

(止)

刺手太陰

志雲。肺主氣而司呼吸。心繫上連於肺。心痛短氣不足以息者。但逆在肺而爲心痛也。當刺手太陰以通肺氣之逆。沈亮辰雲。足太陰少陰厥陰而爲心痛者。髒氣上逆而爲痛也。肺乃心之蓋。故但短氣不足以息。此病在本髒而應於心也。四髒皆然。故無真心痛之死證。

心痛

(止)

得之立已

趙府本、張本。次之、作刺之。吳本。按已刺、作按已次。甲乙無此條。馬雲。其痛當背。第九節以刺之。乃督脈經筋縮穴之處也。宜先按之。按已而刺。刺後按之。其痛當立已。如不已則上而八椎。(無穴)下而十椎。(無穴)又復求之。其痛必立已矣。張雲。上而手經。下而足經。求得其故而刺之。則立已矣。

(止)

立已

甲乙。、作頷。按人迎於經。作按經刺人迎。馬雲。頷痛者。當取足陽明胃經頰車穴以刺之。此穴在耳下曲頰端。動脈環繞一週。故曰曲周也。張雲。以其周繞曲頰。故曰曲周。見血立已。如不已。當按人迎本經淺刺之。可立已也。

氣逆

(止)

下胸動脈

甲乙。下胸、作脅下。馬雲。上刺膺中陷者中。即足陽明胃經膺窗穴也。及下胸前之動脈。當是任脈經之膻中穴也。蓋在中謂之胸。胸之旁爲膺耳。張雲。膺中陷者。足陽明屋翳也。下胸動脈手太陰中府也。蓋在中曰胸。胸之旁即謂之下耳。簡案、膻中動脈中府不在下胸。可疑

腹痛

(止)

立已

馬雲。當刺足陽明胃經天樞穴。如不已。又刺本經氣衝也。張雲。臍之左右動脈。如足少陰肓俞足陽明天樞。皆主腹痛。簡案、二穴未有言有動脈者。可疑

痿厥

(止)

病已止

甲乙。、作悶。馬雲。凡痿病厥病。而手足四肢攣束縛亂。當刺四肢之穴以速解之。張同。朱永年雲。、悶也。爲四末束者。束縛其手足。使滿悶而疾解之。導其氣之通達也。夫按之束之。皆導引之法。猶尺蠼之慾信而先屈也。身半以上爲陽。身半以下爲陰。晝以前爲陽。晝以後爲陰。日二者。使上下陰陽之氣。表章而交通也。不仁者。榮血不行也。卜日者。陰數之周也。簡案、朱注爲是。簡往往親睹痿疾。以布束縛四肢。經久復故者。尺蠼之喻。殆妙。

噦以草

(止)

亦可已

噦、諸本作歲。馬不知其誤。文雲。疑作藏。唯張志作噦。張雲。噦、呃逆也。治之之法。用草刺鼻則嚏。嚏則氣達而噦可以。此一法也。或閉口鼻之氣。使之無息。乃迎其氣而引散之。勿令上逆。乃可立已。此二法也。又或以他事驚之。則亦可已。此治噦之三法也。志雲。歲、作噦。噦、呃逆也。言其發聲如車鑾之聲。而有輪序。故名曰噦。(案詩小雅鑾聲噦噦毛傳噦噦徐行有節也志注蓋本於此然似牽強說文噦氣牾也)簡案、噦、亦作。十六難。掌中熱而。肘後方。治卒不止。以物刺鼻中各一分。末少許皂莢內鼻中。令嚏瘥。又但閉氣仰引之是也。樓氏雲。詳此經文三法。正乃治喫逆之法。按、喫逆紙捻刺鼻便嚏。嚏則喫逆立止。或閉口鼻氣。使之無息亦立已。或作冤盜賊。大驚駭之亦已。此予所以取成許二家之論。噦爲喫逆。爲得經旨也。又云。有病傷寒將愈。忽患喫逆。予與古人治喫逆之藥殆遍。皆不愈。計出無藥。遂用皁角末吹入鼻中。得嚏而喫逆止。少時又喫。又與皁角末。嚏而止者凡數百次。其嚏時出痰涕漸多。自是喫逆漸疏。至二三日而止。此是合經刺鼻嚏之法。故書之。介按、噦者。呃忒也。因其呃呃連聲。故今人以呃逆名之。朱丹溪謂氣由臍下直升而上。出於口而作聲也。徐春甫謂其氣由丹田而逆上。出於咽喉。如有系逆而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