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識》

日本 丹波元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五色篇第四十九

小子

張雲。諸臣之中。惟雷公獨少。故自稱小子。

庭者顏也

(止)

壽必中百歲

張雲。顏爲額角。即天庭也。蕃蔽者。屏蔽四旁。即藩籬之義。十步之外而骨骼明顯。其方大豐隆可知。故能壽終百歲。蓋五色之決。不獨於明堂也。馬雲。此節大義。與前五閱五使篇第二節相同。

明堂骨高

(止)

惡得無辨乎

張雲。肺心肝脾之候。皆在鼻中。六腑之候。皆在四旁。故一曰次於中央。一曰挾其兩側。下極居兩目之中。心之部也。心爲君主故曰王宮。惟五臟和平。而安於胸中。則其正色自致。病色不見。明堂必然清潤。此五官之所以有辨也。

其不辨者

張雲。不辨者。色失常度。而變易難辨也。

各出其邪部

(止)

不死矣

諸本邪、作色。當改。張雲。五色之見。各有其部。惟其部骨弱陷之處。然後易於受邪。而不免於病矣。若其色部雖有變見。但得彼此生王。互相乘襲。而無克賊之見者。雖病甚不死。志雲。乘襲者。子襲母氣也。如心部見黃。肝部見赤。肺部見黑。腎部見青。此子之氣色乘襲於母部。雖病甚不死。蓋從子以泄其母病也。

五色奈何

甲乙五官五色何也。是。

外內皆在焉

(止)

其病益甚在外

張雲。益甚言進。方衰言退也。外內皆在。表裏俱當察也。脈口者。太陰髒脈也。故曰在中而主五臟人迎者。陽明腑脈也。故曰在外而主六腑脈口滑小緊沉者。陰分之邪盛也。人迎太緊以浮者。陽分之邪盛也。故病皆益甚。

脈口浮滑者

(止)

日進在外

張雲。脈口爲陰。浮滑者。以陽加陰。故病日進。人迎爲陽。沉滑者。陽邪漸退。故病日損。損、減也。脈口人迎。經分表裏。故其沉滑浮滑而病日進者。有在內在外之辨也。

脈之浮沉

(止)

其病易已

張雲。人迎寸口之脈。其浮沉大小相等者。非偏於陰則偏於陽。故病難已。按禁服篇曰。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命曰平人。則義有可知矣。病在髒者在六陰也。陰本當沉。而大爲有神。有神者陰氣充也。故易已。若沉而細小。則真陰衰而爲逆矣。病在腑者在六陽也。陽病得陽脈者爲順。故浮而大者病易已。若或浮小。亦逆候也。

人迎盛堅者

(止)

傷於食

甲乙二堅字並作緊。張雲。人迎主表。脈盛而堅者。寒傷三陽也。是爲外感氣口主裏。脈盛而堅者。食傷三陰也。是爲內傷。此古有之法也。今則止用寸口診法。不爲不妙。然本無以左右分內外之說。自王叔和以來。謬以左爲人迎。右爲氣口。其失表裏之義久矣。

其色粗

(止)

病方已

甲乙以明下有者爲間三字。沉夭作沉堊。李雲。粗者。明爽之義。沉夭者。晦滯之義。言色貴明爽。若晦滯者。爲病甚也。色上行者濁氣方升。故病甚。下行者濁氣色退。故病已。簡案、甲乙。粗以明者爲間。義自明。

五色有髒部

(止)

反者益甚

志雲。髒部、臟腑分部也。五臟次於中央爲內部。六腑挾其兩側爲外部。色從外部走內部者。外因之病從外走內也。其色從內走外者。內因之病從內走外也。蓋腑爲陽而主外。髒爲陰而主內也。故病生於內者。先治其陰。後治其陽。反者益甚。其病生於陽者。先治其外。後治其內。反者益甚也。

其脈滑大

(止)

可變而已

馬雲。既觀其色。又觀其脈。方爲詳審。其脈滑而帶大、帶代、帶長者。皆陽脈也。乃爲病從外來。其外證目有所妄見。志有所妄惡。乃陽氣之並於外也。即當先治其陽。後治其陰。使之變焉。而病已矣。即此而推。則其脈澀而帶小、帶代、帶短者。皆陰脈也。乃爲病從內來。其內證而目有所見。志有所獨處。乃陰氣之並於內也。即當先治其陰。後治其陽。使之變焉。而病亦已矣。

常候闕中

(止)

言其病

甲乙作當候眉間。張雲。闕中、眉間也。風病在陽。皮毛受之。故色薄而澤。痹病在陰。肉骨受之。故色衝而濁。衝、深也。至如厥逆。病起四肢。則病在下。而色亦見於地。地者面之下部也。此其常候。故可因其色以言其病。李雲。地者相家所謂地閣。即巨分巨屈之處也。

大氣入於髒

(止)

察色以言其時

張雲。大氣大邪之氣也。大邪之入者。未有不由元氣大虛。而後邪得襲之。故致卒死。如拇指者。成塊成條。聚而不散也。此爲最兇之色。赤者固不佳。而黑者爲尤甚。皆卒死之色也。察色以言時。謂五色有衰王。部位有克賊。色藏部位。辨察明而時可知也。李雲。大氣者。大邪之氣也。如水色見於火部。火色見於金部之類。此元氣大虛。賊邪已至。雖不病。必卒然而死矣。形如拇指。最兇之色。赤者出於顴。顴者應在肩。亦爲肺部。火色克金。病雖愈。必卒死天庭處於最高。黑者幹之。是腎絕矣。雖不病。必卒死也。樓氏雲。赤色出兩顴。即脈訣所謂暴病如妝。不久居者是也。馬雲。拇指、足大趾也。簡案、說文。拇、將指也。易鹹卦疏。足大趾也。

庭者首面

甲乙。庭、作顏。張雲。庭者顏也。相家謂之天庭天庭最高。色見於此者。上應首面之疾。

闕上咽喉

甲乙闕上、作眉間以上。張雲。闕在眉心。闕上者。眉心之上也。其位亦高。故應咽喉之疾。

闕中者肺也

甲乙闕中、作眉間以中。張雲。闕中、眉心也。中部之最高者。故應肺。蔣示吉雲。即中正。

下極者心也

張雲。下極者。兩目之間。相家謂之山根。心居肺之下。故下極應心。蔣示吉雲。即印堂

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

馬雲。肝之左即爲膽。則在鼻挾顴之間矣。張雲。下極之下爲鼻柱。相家謂之年壽。肝在心之下。故直下應肝。膽附於肝之短葉。故肝左應膽。而在年壽之左右也。蔣示吉雲。膽在肝之短葉間。屬木。位東。南面行令。膽位在左。故山根之左。膽之部分。

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

馬雲。肝之下爲脾。方者鼻隧也。面王者。鼻心之端也。鼻隧之上。即迎香之上。爲胃。張雲。年壽之下者。相家謂之準頭。是爲面王。亦曰明堂準頭屬土。居面之中央。故以應脾。準頭兩旁爲方上。即迎香之上鼻隧是也。相家謂之蘭臺廷尉。脾與胃爲表裏。脾居中而胃居外。故方上應胃。蔣示吉雲。胃者脾之腑。爲陽。陽居上。故脾之方上。胃之部分。方、始也。始上於脾。脾胃相爲表裏。言其相去不遠也。簡案、據上文。五臟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蔣說恐非也。

中央者大腸

(止)

臍也

馬雲。胃之外爲大腸。乃正顴之下。大腸之外爲腎。則大腸爲中央。而胃與腎所以挾大腸也。張雲。中央者面之中央。謂迎香之外。顴骨之下。大腸之應也。挾大腸者。頰之上也。四髒皆一。惟腎有兩。四髒居腹。惟腎附脊。故四髒次言中央。而腎獨應於兩頰。腎與臍對。故當腎之下應臍。

面王以上者

(止)

子處

甲乙。子上有字字。下並同。似是。張雲。面王鼻準也。小腸爲腑。應挾兩側。故面王之上。兩顴之內。小腸之應也。面王以下者。人中也。是爲膀胱子處之應。子處子宮也。凡人人中平淺而無髭者。多無子。是正子處之應。以上皆五臟六腑之應也。李雲。婦人亦以人中深長者善產育。蔣示吉雲。方書曰。準頭黃者小便難。師傅篇曰。鼻孔在外。膀胱漏泄。下文曰。男子色見於面王。爲少腹痛。下爲卵痛。其圜直爲莖痛。若女子當爲膀胱子處之病。

顴者肩也

(止)

膺乳也

張雲。此下復言肢節之應也。顴爲骨之本。而居中部之上。故以應肩。臂接乎肩。故顴後以應臂。手接乎臂。故臂下者手也。目內上者。闕下兩旁也。胸兩旁高處爲膺。膺乳者。應胸前也。蔣示吉雲。目內、目之近山根處。即精明穴。足太陽經所起。朱晦庵中庸注曰。膺、胸也。胸乳間部分。候於目內。

挾繩

(止)

膝臏

張雲。頰之外曰繩。身之後爲背。故背應於挾繩之上。牙車牙牀也。牙車以下主下郭。故以應股。中央、兩牙車之中央也。脛接於膝。足接於脛。以次而下也。巨分者。口旁大紋處也。股裏者。股之內側也。巨屈、頰下曲骨也。膝臏膝蓋骨也。此蓋統指膝部而言。蔣示吉雲。繩耳邊也。耳邊如繩突起。故曰繩。馬氏曰。頰外爲繩。義未當也。凡部分明堂爲內。耳旁爲外。臟腑爲內。膺乳次之。臂背爲外。挾、近也。故近耳邊直上之部分。所以候背之病。牙車頰車穴。在耳前陷中。凡人身在上者肩背。在下者股膝。故背部之下頰車頰車之下。所以候股。巨分者。巨之爲言大也。上下齒牀大分處。以候股裏。齒牀司開合。亦猶股裏任屈伸也。上下脣大爲屈轉。交接處是地倉穴。以候膝臏。脣爲語言飲食之門戶。亦猶膝臏爲屈伸奔走之關節。俱動而不休。故應候

各有部分

(止)

謂之良工

甲乙澤夭作澤堊。下夭字並同。張雲。部分既定。陰陽乃明。陽勝者陰必衰。當助其陰以和之。陰勝者陽必衰。當助其陽以和之。陰陽之用。無往不任。知其盛衰。萬舉萬當矣。陽從左。陰從右。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故能別左右。是謂大道。男女異位者。男子左爲逆。右爲從。女子右爲逆。左爲從。故曰陰陽陰陽既辦。又必能察其潤澤枯夭。以決善惡之幾。庶足謂之良工也。

沉濁爲內

(止)

爲皮不仁

甲乙浮澤作浮清。李雲。色之浮濁晦滯者爲裏。色之浮澤光明者爲表。凡五色之見於面者。可因是而測其病矣。痛甚即青黑之極也。寒甚白之極也。志雲。風乃天之陽邪。故色見黃赤。痛爲陰痹。故色見青黑。色白爲寒。色黃而膏潤爲癰膿。赤甚者爲留血。痛在筋骨。故甚則爲拘攣。寒傷皮膚。故甚爲皮不仁

察其散摶以知遠近

馬雲。察其色之散而可以知病之近。若摶聚則久矣。摶、團同。

積神於心

(止)

乃知新故

馬雲。積神氣於己心。而病之爲己往。爲今病者。皆能知之。故相視氣色。不能至於精微者。不知病之爲是爲非。惟屬意專心。而無所搖奪。則凡病之爲新爲故者。洞然也。

色明不粗

(止)

聚未成也

李雲。粗者顯也。言色之光明不顯。但見沉滯枯夭。病必甚也。若雖不明澤。而不至於沉夭者。病必不甚也。駒、馬之小者。未裝鞍轡。散而不聚也。譬色之散而無定者。病亦散而無堅積聚也。即有痛者。不過因無形之氣耳。

腎乘心

(止)

皆如是

張雲。水邪克火。腎乘心也。腎邪乘心。心先病於中而腎色則應於外。如以下極而見黑色者是也。不惟心腎。諸髒皆然。凡肝部見肺色。肺部見心色。腎部見脾色。脾部見肝色。及六腑相剋者。其色皆如是也。

男子色在於面王

(止)

陰之屬也

李雲。面王下應有上字。面王上爲小腸。下爲膀胱子處。卵者睾丸也。圜直人中水溝、穴也。人中有邊。圜而直者。故人中色見。主陰莖作痛。在人中上半者曰高。爲莖根痛。在人中下半者爲莖頭痛。凡此皆狐疝陰之屬也。即也。馬雲。圜、圓同。簡案、馬志。本首之解不明晰。李則本於張注。更加詳。故從之。

女子在於面王

(止)

不潔

甲乙子下有色字。馬雲。女子之色在面王。當爲膀胱經妊子處之有病。即胞絡宮也。其氣色散者。爲痛而不至成聚。若氣色摶聚不散。則成聚而不止於痛。然其聚之在內者。或方或圓。或左或右。各如其外色之形耳。若其色隨而下行。至於尾。則其病之在下者。當有浸淫之物。(素問痿論謂之白淫)潤澤如膏之狀者在也。不然。則爲暴食間。即出不潔之物耳。何也。其下行之勢。內外一致也。張雲。或暴因飲食。即下見不潔。蓋兼前後而言也。、當胝。音底。尻臀之間也。李雲。面王下宜有下字。面王上爲人中。主膀胱子處色散爲痛。無形之氣滯也。色摶爲聚。有形之血凝也。積之或方或圓。或左或右。各如其外見之形。若其色從下行而至尾。則爲浸淫帶濁。有潤如膏之物。此症多因暴食不潔所致。不潔猶言不節。非污穢之謂也。或多食冷物。或多食熱物。一切非宜之物皆是也。志雲。其色潤如膏狀者。爲暴食不潔之物。蓋腑爲陽而主外。主納水谷。傳導糟粕。是以外受風寒。或內傷飲食。皆爲病腑。而色見於腑部也。簡案、不潔未知孰是。李不節之解。似不穩當。

左爲左

(止)

所指者也

志雲。色見於左。則爲病在左。色見於右。則爲病在右。其所見之色。或聚或散。皆斜而不端。其摶聚之面色。所謂如指者也。張雲。凡色有斜而聚散不端者。病之所在也。故但察面色所指之處。而病可知矣。簡案、指、志爲前節母指之義。非也。

皆端滿有別鄉

(止)

面王爲不日

別目、諸本作別鄉。當改。甲乙馬志。亦大、作赤大。甲乙。不日、作不月。馬雲。別者異也。別鄉者。即分部也。所謂色者。即青黑赤白黃之色。皆端正盈滿。各有分部。假如心色主赤。小腸亦赤。其色如榆莢之大。在面王之部。則是小腸有病。非止於一日也。張雲。正色凡五。皆宜端滿。端、謂無斜。滿、謂充足。有別鄉。言方位時日。各有所主之正向也。別鄉赤者。又言正向之外。而有斜色之見也。赤如榆莢。見於面王。非其位也。不當見而見者。非其時也。是爲不日。不日者。失其常度之謂。此單舉赤色爲喻。而五色之繆見者。皆可類推矣。李雲。端者正色也。滿者充潤也。別鄉猶言他鄉。即別部位也。如赤者心色。應見於兩目之間。是其本鄉。今見於面王。是別鄉矣。不日者。不日而愈也。火色見於土位。是其相生之鄉也。志雲。大如榆莢者。血分之聚色。即如拇指之狀也。不日者。不終日而卒死也。此言五臟病色。見於本部。五臟之死色。見於別鄉。如心受外淫之邪而卒死者。其色見於面王。心受內因之病而卒死者。其色出於顴。皆非心臟之本部。但在髒者其色端滿而不斜。在腑者。其色斜而不端。此臟腑死生之有別也。簡案、本節諸注。紛紜不一如此。今根據甲乙不日作不月。連上文女子在於面王之章。俱爲女子之義。則似義稍通。

其色上銳

(止)

在左右如法

張雲。凡邪隨色見。各有所向。而尖銳之處。即其乘虛所進之方。故上銳者。以首面正氣之空虛。而邪則乘之上向也。下銳亦然。其在左在右。皆同此法。李同。

五色命髒

(止)

腎合骨

甲乙肝合筋。青當筋。心合脈。赤當脈。脾合肉。黃當肉。肺合皮。白當皮。腎合骨。墨當骨。張雲。此總結上文而言五色五臟之配合。如青屬肝。肝合筋。凡色青筋病者。即爲肝邪。而察其所見之部。以參酌其病情。諸髒之吉凶。可仿如而類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