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瘡·寒凝化熱證

中醫證名 凍瘡 中醫學 外傷性疾病與周圍血管疾病 中醫外科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òng chuāng ·hán níng huà rè zhèng

2 英文參考

chilblain with pattern of cold congelation transforming into hea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凍瘡·寒凝化熱證(chilblain with pattern of cold congelation transforming into heat)是指寒凝化熱,以凍傷後局部壞死,瘡面潰爛流膿,四周紅腫色暗,疼痛加重,伴發熱口乾舌質紅,舌苔黃,脈數爲常見症的凍瘡證候[1]

4 症狀

凍瘡·寒凝化熱證患者患處暗紅腫脹,甚則灼茹腐潰,膿水淋漓;惡寒發熱口乾舌紅,苔黃,脈弦數。

5 辨證分析

寒邪入侵,氣血瘀滯,日久化熱,復感外邪,邪正相爭則惡寒發熱;熱傷津液則口乾;熱勝肉腐則紅腫腐潰,膿水淋漓;舌紅苔黃、脈弦數爲邪熱內盛之象。

7 方藥治療

凍瘡·寒凝化熱證可用四妙勇安湯黃芪地丁、公英等治療。痛甚者,加延胡索乳香沒藥等。

8 關於凍瘡

凍瘡(chilblain[2])爲病證名[3]。見《丹溪心法》。又名凍風凍瘃[3]。是指暴露部位遭受寒邪侵襲,出現腫硬暗紅發涼、瘙癢疼痛,甚至皮膚紫暗,潰爛爲主要表現的疾病[3]。是長期暴露於寒冷環境中而引起的侷限性紅斑炎症性皮損傷。局部性凍傷者病情較輕,以局部腫脹、麻木、痛癢、青紫,或起水皰,甚則破潰成瘡爲主症;全身性凍傷者病情較重,以體溫下降,四肢僵硬,甚則陽氣亡絕而死亡爲主要持徵。

凍瘡爲冬季常見病,患者多具有凍瘡素質。至春季轉暖後自愈,但轉年冬季易復發。

凍瘡相當於西醫的凍傷[3]

詳見凍瘡條。

9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14.

治療凍瘡·寒凝化熱證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