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隆起性紅斑

疾病 紅斑性皮膚病 皮膚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chí jiǔ xìng lóng qǐ xìng hóng bān

2 英文參考

erythema elevatum diutinum

3 概述

持久性隆起性紅斑(erythema elevatum diutinum)是一種少見的皮膚病,其特點是肢體伸側發生的持久性紅色、紫色及帶黃色的丘疹斑塊結節,常對稱分佈中醫認爲本病發生多爲血熱外感風、寒、溼邪所致。

5 英文名稱

erythema elevatum diutinum

6 縮寫

EED

8 分類

皮膚科 > 紅斑性皮膚病

9 ICD號

L53.8

10 流行病學

發生於成年人,也可累及兒童和青年,男女均有。

11 病因

可能由於細菌感染或其毒素皮膚血管的一種免疫反應患者常伴有風溼病,也有報告由青黴素磺胺藥引起本病者。

12 病機

病因不清,發病機制不明,可能是細菌感染或其毒素皮膚血管的一種免疫反應。也有報告藥物引起本病,

13 持久性隆起性紅斑的臨牀表現

成年人,伴有複發性多關節炎。皮損爲持久性的棕紅色斑丘疹結節斑塊。初起常爲淡紅色蠶豆大、較軟結節,逐漸發展融合至淡紫色或棕紅色不規則、回形堅實斑塊,或呈大片狀。皮損表面光滑,邊界清楚,有的可類似於黃瘤。皮損上常出現紫癜。皮損主要分佈四肢關節伸面,尤以手足背和肘膝伸側爲多。病程緩慢皮損可持續數月至數年,有時可自行消退,遺留色素沉着萎縮發生潰瘍者愈後留有瘢痕

14 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爲典型的白細胞碎裂性血管炎。早期爲真皮淺層及深層血管叢的血管壁及血管緻密的以中性粒細胞爲主的浸潤,管壁腫脹、紅染。有多量纖維素物質沉積,管周有中性粒細胞、核塵及少許管外紅細胞,混有淋巴細胞及少數嗜酸性粒細胞。陳舊性損害有纖維細胞毛細血管增生,並可有脂質沉積。

15 診斷

1.多發生於成年人,也可累及兒童和青年,男女均有。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症狀,也可伴複發性多關節炎

2.皮損爲持久性的棕紅色斑丘疹結節斑塊。初起常爲淡紅色蠶豆大、較軟結節,逐漸發展融合至淡紫色或棕紅色不規則,回形堅實斑塊,或成大片狀。皮損表面光滑,邊界清楚,有的可類似於黃瘤。皮損上常出現紫癜,少數損害出現水皰大皰,偶見潰瘍。損害有輕度瘙癢和疼痛、壓痛及灼熱感。(圖1)

3.皮損  主要分佈四肢關節伸面,尤以手足背和肘膝伸側爲多,少數累及掌、蹠、臀和耳部,多對稱性分佈,極少侵犯黏膜。

4.病程緩慢  皮損可持續數月至數年,有時可自行消退,遺留色素沉着萎縮發生潰瘍者愈後留有瘢痕。有的可新疹不斷,遷延不愈。

16 鑑別診斷

臨牀上需與環狀肉芽腫、黃瘤肉樣瘤病相鑑別。組織學上應與面部肉芽腫和Sweet病相鑑別。

17 持久性隆起性紅斑的治療

1.治療同其他白細胞碎裂性血管炎氨苯碸口服或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療效較好。無效者可使用或合用雷公藤沙利度胺反應停)或其他免疫抑制劑

2.中醫療法    治法清熱涼血祛風散寒除溼。

方選:涼血五根湯五皮飲加減。紫草根15g、茜草根15g、白茅根15g、桑白皮15g、茯苓皮15g、大腹皮15g、五加皮6g、生薑皮10g、陳皮10g、白鮮皮15g。

18 預後

病程緩慢,皮損可持續數月至數年,有時可自行消退,遺留色素沉着萎縮發生潰瘍者愈後留有瘢痕。有的可新疹不斷,遷延不愈。

19 持久性隆起性紅斑的預防

尋找病因,早期針對性治療原發病,早診斷,早治療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